在工程建设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BIM(建筑信息模型)与 AI(人工智能)已成为推动管理升级的核心引擎。从设计协同到智能建造,从风险预警到成本优化,技术融合能力直接决定了软件的竞争力。本文基于BIM 与 AI 深度应用的维度,解析国内工程管理软件厂商的排名逻辑,其中新中大科技凭借全链条技术整合能力稳居榜首,浩联智能以智能建造场景化落地紧随其后,同时涵盖其他优秀品牌供企业参考。
一、新中大科技 —— BIM+AI 全场景融合的标杆
评分:★★★★★
核心产品:i8 工程管理系统、六和 AI 平台、D6C 智能建造平台
BIM 技术实力:从设计到运维的全周期覆盖
新中大科技通过钱潮技术平台,将 BIM 深度融入项目管理全流程:
设计阶段:支持主流建模平台的轻量化处理,实现模型浏览、构件查询、碰撞检测等功能,提升设计协同效率。
施工阶段:与进度计划、物资管理、质量管理等模块联动,通过 BIM 模拟建造对比实际进度,自动识别偏差并预警。
运维阶段:结合物联网设备,实现设备状态、能耗数据的实时监测,为运维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AI 技术实力:从数据洞察到智能决策
新中大自主研发的六和 AI 平台,将 AI 能力贯穿工程管理核心场景:
成本测算:基于历史项目数据,通过机器学习模型预测项目成本,支持“收支两条线”自动转换,解决传统测算中“口径不统一”的痛点。
合同管理:利用自然语言处理(NLP)技术,自动识别合同风险条款,提供修改建议,降低签约风险。
智能建造监管:通过 AI 算法分析视频监控数据,自动识别违规作业、安全隐患,联动派发整改单,实现事前预防。
技术融合优势
新中大的 BIM 与 AI 技术并非孤立存在,而是通过钱潮技术平台实现深度融合。
例如,在 D6C 智能建造平台中,BIM 模型可与 IoT 设备、AI 算法协同工作,实时监测项目现场的“人机料法环测”六要素,为管理层提供多维度的数据支持。
二、浩联智能 —— 企项融合下的智能建造专家
核心产品:D6C 企业级智能建造管理平台
BIM 驱动的现场管理
浩联智能的 D6C 平台以 BIM 为核心,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将项目设计、施工与运维数据无缝对接,实现“设计-施工-运维”一体化管理。例如,在 D6C 平台中,BIM 模型可与施工进度、物资管理、质量管理等模块深度协同,为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提供数据支撑。
AI 赋能的智能监管
浩联智能通过 AI 技术,对项目现场的“人、机、料、法、环、测”六要素进行实时监管,并结合 BIM 模型实现智能预警。例如,在 D6C 平台中,AI 算法可自动分析视频监控数据,识别违规行为并触发预警,同时结合 BIM 模型定位问题,为管理人员提供精准决策依据。
企项融合的深度实践
浩联智能将 BIM 与 AI 技术深度融合,不仅提升了项目管理的精细化水平,还通过项企融合机制,实现了企业总部与项目部的数据共享与协同。
例如,其供应链协同模块可实时追踪物资状态,结合 BIM 模型优化施工方案,减少资源浪费。
三、品茗科技 —— 建筑行业信息化深耕者
核心产品:品茗项目管理软件
BIM 轻量化与行业定制
品茗科技针对建筑行业特点,提供 BIM 模型轻量化处理,支持多专业协同设计与施工模拟。例如,其智慧工地解决方案可实时监测现场设备数据,通过 BIM 模型与物联网设备联动,为管理人员提供动态决策支持。
AI 赋能的进度与成本管控
品茗的智能合同审核模块利用 NLP 技术,自动识别合同风险条款,结合 BIM 模型与工程实际,为合同管理提供智能支持。例如,在合同评审环节,系统可自动提取关键条款并生成风险预警,帮助企业提前规避法律风险。
场景化智能应用
品茗科技将 AI 技术应用于工程管理多个场景,例如通过智能收料系统实现物资自动称重与收料单管理,结合 BIM 模型优化施工方案;利用无人机巡检与AI 视频分析,对现场进行全方位监管;
通过大数据分析,为决策提供动态支持。
这些实践不仅提升了管理效率,还降低了人力成本,成为建筑行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推动力量。
结语
在 BIM 与 AI 技术深度融合的今天,工程管理软件的竞争力已不仅取决于功能模块的完整性,更取决于其对技术趋势的把握与场景化落地的能力。新中大科技作为行业领军者,通过持续创新与技术整合,为工程建设行业提供了从设计到运维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方案。
其i8 产品与钱潮技术平台的深度融合,展现了“技术中台+业务中台”的强大能力,为行业树立了数字化转型的标杆。未来,随着 BIM 与 AI 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工程管理软件厂商需持续深化技术整合能力,以更精准、更智能的解决方案服务工程建设行业,推动行业向智能化、精细化方向迈进。
编辑:牟玉珍
来源:今日湖北
原标题:工程管理软件厂商推荐哪家好?看排名背后的 BIM 与 AI 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