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瘫在床上动不了,孩子在外打工,老伴又不识字,去县城评残都不敢想,多亏你们上门帮我办证!”近日,在武强县南立车村,村民王先生看着县残联与县医院组成的评残工作组为自己细致检查,连连道谢。这一场景,是衡水市武强县残联聚焦特殊群体需求下沉服务的生动缩影。


为破解脱贫户、防贫监测户中行动不便者“评残难”的实际困难,武强县残联近期主动联动县医院,组建专项评残工作组,推行上门评残服务,把服务窗口直接搬到群众“家门口”。


此次服务不同于传统集中评残,工作组提前摸排各村行动不便群众名单,逐户制定个性化服务计划,带着评残医护团队、表格材料深入乡村,让特殊群体足不出户就能享受专业的评残服务。


在评残现场,医护人员严格对照《残疾人残疾分类和分级》国家标准,通过唠家常式询问病史、细致检查身体功能,现场评估残疾程度。同时,用通俗语言向群众讲解评残标准和办证流程,有效消除了群众的困惑和顾虑。


武强县残联工作人员全程跟进服务,不仅协助填写信息、整理申报材料,还结合每个家庭具体情况,详细讲解康复训练申请、居家托养补贴、生活救助等惠残助残政策,把“纸上政策”转化为群众看得懂、用得上的实际帮助。


截至目前,此次上门评残服务已覆盖全县22个村(社区),为29名群众完成评残并现场核对办证信息。后续该县残联将指派专人跟进证件办理,切实打通助残服务“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