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板栗看中国,中国板栗看燕山,燕山板栗看京东,京东板栗看青龙。”这句在业内流传的评价,凸显了青龙满族自治县板栗产业的突出地位。在乡村振兴战略引领下,青龙将板栗产业作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成功打造名扬华夏的“京东板栗之乡”。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前提和基础,是农民增收的关键。为引领板栗产业‘弯道超车’,我们向上建立绿色标准化示范基地,保障优质原料供应,向下延伸食品、文化、观光等多元化经营,推动一二三产深度融合。”青龙满族自治县委书记李耀滨说。
目前,青龙全县板栗种植面积达100万亩,居全国首位,年产量8万吨,产值13亿元。
近年来,青龙板栗产业正经历由量向质、由粗放向精细的深刻转变。过去分布零散的板栗林,如今在政策引导下规模显著扩大,品质提升成为新阶段重点。全县常态化开展技术培训,联合科研院所建设新品种试验园、采穗园,推广“抓大放小”“轮替更新”等有机生产技术,累计培训栗农超10万人次,为青龙板栗的卓越品质筑牢根基。
要增强国际竞争力,必须突破初级加工瓶颈。借力乡村振兴东风,青龙全力推进板栗精深加工,提升产品附加值。在龙头企业青龙百峰贸易有限公司,自动化生产线高效运转,真空充氮等技术使产品保质期延长至18个月。在县乡村三级大力支持下,企业不断提升科技含量,开发出生鲜板栗、板栗仁、冰栗及开口栗、甘栗仁等百余种深加工产品,畅销国内并远销日本、泰国等国家。
青龙还积极倡导全县食品企业研发板栗产品,通过政策支持和技术服务,推动深加工规模化、规范化发展。如今,小板栗在高新技术加持下,已变身为糖炒栗子老棒冰、板栗粽、板栗粥等多元化商品。在龙头企业带动下,全县相关果品种植专业合作社逾千家。今年3月,“青龙板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成功注册,标志着青龙农产品品牌建设迈上新台阶。
“现在每天订单不断,直播带货、打包发货是常态。少了中间环节,收益更好。”肖营子镇五指山村青龙文兴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韩文亮说。
青龙满族自治县一家板栗加工企业的工人在生产线上作业。 秦皇岛日报 记者 刘剑 摄
为克服山区交通限制,青龙创新实施“三级书记抓电商”,在阿里巴巴乡村振兴特派员协助下,推动板栗触网出山。目前,已注册天猫青龙旗舰店,签约“盒马县”“盒马村”,打造县乡村电商物流体系,催生活跃店铺近4000家,带动就业1.5万人,实现农村网络零售额突破26亿元。
青龙还积极探索板栗产业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革命老区祖山镇花厂峪村,红色旅游与板栗美食相得益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模式。今年,“美栗青龙·粽情端午”农文旅推介活动在大森店村成功举办,以节庆串联特产及民宿资源,吸引众多游客。在肖营子镇“秋山度·栗”园,游客学习编织板栗花绳,穿梭花丛尽享栗香之乐。
青龙还通过举办板栗节、谋划古树认领、建设展示中心等,并以“板栗+”模式(+工业、+商业、+旅游、+康养、+文化),全力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让一颗颗小小的板栗,持续为县域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来源:秦皇岛日报原标题:县域经济崛起新动力 | 小板栗撬动大产业——青龙推动“板栗+”创新发展赋能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