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衡水市冀州区徐家庄乡庄子头村坚持党建引领,以村规民约为抓手,多措并举深入推进移风易俗,有效破除陈规陋习,文明新风劲吹田野,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精神动力。2021年以来,该村先后获得“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河北省健康村”“衡水市文明村镇”等多项荣誉称号。
注重阵地建设,做好“监督员”。该村“两委”干部定期研究部署,强化组织保障,将移风易俗作为乡村治理的重项工作常抓不懈;充分发挥红白理事会作用,由村党支部书记担任理事长,成员全部为党员,确保工作有力推进。理事会制定了明确、可操作的细则,对婚丧嫁娶中的迎亲车队数量、宴请标准、礼金数额、烟酒价格等进行严格限定,特别将礼金标准大幅压缩至5元-20元区间。为方便村民、确保透明,在村民活动广场设立专门受理点,统一管理婚丧礼金事宜,并在事后张榜公示,接受全体村民监督。这一系列“硬约束”有效遏制了大操大办、铺张浪费之风,引导村民形成自觉遵守新规的行动自觉。
注重典型培育,做好“宣传员”。该村积极发掘本土力量,组建了以老党员、老干部、老战士、老教师等乡贤为主力的党员志愿服务队和巾帼志愿服务队,志愿者们常态化走村入户调解邻里纠纷、宣讲文明新风;通过举办专题宣讲会、组织村民座谈会等形式,深入浅出地教育引导群众摒弃陈规陋习;该村创新性地将“新事新办”“厚养薄葬”等村规民约核心内容,编撰成朗朗上口的《村规民约三字歌》,充分推动村规民约入脑入心。同时,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广泛开展“文明家庭”“道德模范”“好婆婆”“好媳妇”评选活动,挖掘身边乡贤能人和德治教化模范,引导村民见贤思齐。
注重敦亲睦邻,做好“联络员”。庄子头村深知,文明乡风的根基在于满足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弘扬守望相助、诚信重义的优秀传统。在村规民约的制定和完善过程中,该村充分尊重村民主体地位,坚持通过村民代表大会广泛征求意见,收集群众“金点子”,将村民普遍关心的邻里关系、红白喜事规范、日常行为准则等内容充实到村规民约中,确保其贴近生活、符合民意。为了让村规民约真正落地生根,该村充分利用村委会、村文化广场、宣传栏等阵地,多形式、多渠道宣传讲解村规民约,引导村民知约、学约、守约。这些举措显著提升了基层治理效能,如今村里邻里纠纷大幅减少,互帮互助、和睦相处成为新常态,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对村庄的认同感、归属感显著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