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冀州区紧扣“破陈规、树新风、育文明”核心目标,创新运用“加减乘除”工作法深化婚俗改革、推进移风易俗,实现红事简办率超90%,婚宴规模缩减91%,婚庆费用降幅达30%,成功获评河北省婚俗改革试点,让“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成为乡村普遍遵循的新风尚。


制度“加力”,筑牢改革根基。积极构建“阵地+队伍+机制”三维支撑体系,全力夯实移风易俗工作基础。在阵地建设上,建强“婚登中心+文明小院+红白理事+基层治理”四级阵地链,迁建婚登中心并创新名人颁证制度,每月邀请道德模范、最美家庭代表为新人颁证,打造沉浸式婚俗宣教基地。在全区12个乡镇的“文明小院”特色延伸红娘驿站功能,为群众提供“新婚礼包”等贴心服务。在队伍建设上,组建公益红娘、婚礼管家、婚庆服务协会、婚姻辅导队四支专业队伍,提供精细化服务,有效降低群众负担,化解离婚纠纷。在机制建设上,以“行政干预+村规民约”硬约束搭配“红白理事会+村民监督”软引导,将“新事简办13条”纳入村规民约,党员干部签订“零彩礼承诺书”,全区382个村实现红白理事会全覆盖,违规操办婚丧事宜率下降67%。


陋习“减码”,破解民生痛点。针对婚俗领域“成本高、仪式繁、观念旧”的突出问题,冀州区精准发力为群众减负。通过“荣誉+物质”双重激励破除“天价彩礼”,对“零彩礼”家庭授予荣誉牌匾,配套景区免票、商超折扣等优惠。村委会组建“大了”管家联盟、红白事帮办团和流动帮厨队,免费提供共享婚宴场地及灶具,联合婚庆商家推行标准化套餐,单场婚庆成本压降超30%。创新推出电动三轮车娶亲、自行车迎亲等简约婚仪,打造玉泽园、农光互补园等三大集体婚礼基地,举办“汉风婚尚、缘定古城”等主题集体婚礼10场、集体颁证3次。依托衡湖孔桥等特色场景,开发30套本土化婚纱拍摄方案,让婚礼更具内涵。


文化“乘效”,激活文明动能。以“场景+宣传+活动”三引擎,放大婚俗新风影响力,让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创设爱情诗墙、文明实践、旅行游玩、甜蜜打卡四大体验带,串联20个环湖示范点、5个特色景点及10处爱情地标,形成独具特色的环衡水湖婚俗新风示范带。构建全维宣传矩阵,新人登记时赠送新风伴手礼引导社交分享,组织家风家训宣讲团以及移风易俗宣传文化队开展基层宣讲和自编自演文艺节目,让新风正气传遍乡村角落。设立3处“鹊桥相亲角”,开发12项婚俗体验项目,举办“荷你相遇 缘启520”等公益相亲活动8场,促成百余对青年牵手,通过丰富活动强化群众对新礼俗的认同。


治理“除弊”,强化保障效能。建立单身青年库和领证新人库,精准匹配服务需求,依托网格化管理实时监测婚丧操办情况,实现动态治理。在奖惩激励方面,推行“红黑榜”公示制度,红榜人员可优先参与道德模范、文明家庭评选,黑榜人员限制享受村内福利且不得列为党员发展对象,同时将婚改工作纳入区重点改革调度,定期督查推进情况。由该区区委办牵头,联合民政、文旅、司法等多部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民政主抓改革实施,文旅提供场地支持,司法保障调解服务,实现政策无缝衔接,形成推进移风易俗的强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