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暑假刚开始,30名来自长城沿线的艺术设计青年教师集结在河北秦皇岛的燕山大学,“长城文化与文创产品设计人才培训”在这里开班,将面向当前文旅融合的需求,培养一批既会设计又懂长城的专门人才。


几天前,河北青龙满族自治县花厂峪村举行了一场具有特殊意义的揭牌仪式,燕山大学中国长城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的专家们来到这里,与这个长城脚下的小山村共同建立了“长城文化育人实践基地”。双方将深入挖掘当地文化资源,打造一个富有长城特色的育人平台。


早在2020年10月,燕山大学就成立了集研究型智库、数字资源库、出版传播基地等多功能于一体的长城文化研究与传播机构——燕山大学中国长城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该中心成立后在河北、山西、甘肃、内蒙古等地广泛开展长城沿线调研交流,并创建了8个长城文化研究与传播基地及工作站。


2024年10月,秦皇岛市山海关区人民法院长城文化保护人民法庭公开审理了首件由公益组织提起的“涉长城文物保护公益诉讼案”。该中心执行主任陈玉作为人民陪审员参与了案件庭审,为此次案件审理和长城文物保护提出了专业指导意见。谈起这起九门口长城涂污案,陈玉说:“审判对于长城沿线村民发挥了典型教育作用,将一些原本长城保护意识不强的人变成了自觉的长城守护人。”


前不久,该中心邀请中国长城学会副会长董耀会走进校园,为孩子们讲述他40多年来走长城、爱长城的故事,还带领小学生们亲近长城,通过长城研学实践,引领青少年学习长城历史知识,增强宣传和保护长城意识。


不仅如此,该中心与相关单位密切合作,组建了“读长城·懂中国——长城文化校园使者”团队,授予小学生、大学生和留学生代表“读长城·懂中国——长城文化校园使者”称号;策划以“传承长城文化,培育国家栋梁”为主题的板厂峪研学实践活动,授予秦皇岛市的耀华小学、文化里小学等20余所学校为“董耀会长城文化推广实验校”。


一系列宣传长城文化活动的开展,也离不开研究人员的潜心科研。该中心撰写了《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河北段)高质量建设下文化旅游生态链的政策创新路径》《关于完善〈河北省长城保护条例〉(草案)的建议》等10余篇咨政报告。


今年上半年,“长城遗产考古调查与研究”(第一辑)获国家出版基金立项资助。陈玉介绍:“这套丛书由长城沿线15个省区市的长城考古专家和高校学者编撰,出版后将全面呈现长城遗存的现状和研究进展。”


燕山大学出版社成立长城出版事业部,编纂出版了国内首部长城学系列学术文集《长城学研究》,填补了长城学学术集刊出版的空白,其策划的长城考古类图书《燕秦汉辽东长城田野考古调查研究》入选“十四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


“燕山大学依托自身学科专业优势和人才智力资源,积极搭建高层次的学术研究平台,承担重点课题项目、服务政府决策咨询、出版优秀长城图书、组织长城文化活动、助力长城保护……不断提升服务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能力和社会影响力,把长城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陈玉说。(本报记者 耿建扩 陈元秋)

来源:光明日报
原标题:燕山大学:把长城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