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衡水,绿意如涛漫卷湖畔,繁花似锦缀满街巷。就在这如画的时节里,来自台湾省云林县的魏明辅、魏廖丽珠夫妇等一行21人,不远千里跨越海峡,来到衡水市人民医院(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疼痛科开启康复之旅。与台湾同胞的“健康之约”背后,是对精湛医术的认可、是医患信任的温暖,更是两岸同胞血脉相连的生动注脚。这是5月20日,记者走进哈院疼痛科的感触。
医道高低,患者是晴雨表,大概是受环境和氛围的熏陶,走进衡水市人民医院(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疼痛科,每一位医护人员都是那么热情、友善,给人“宾至如归”的感觉。似乎患者不是去看病,倒像是赴一场盛大的欢迎仪式。图为台胞就医团抵达哈院主院区。
温馨的病房里,医护人员正一边仔细调试着理疗设备,一边用带着暖意的话语与台湾患者亲切交谈。窗外喧嚣鼎沸,窗内温情脉脉,两重天地相映成趣,勾勒出“两岸一家亲”的温馨画面。
每一次前来,衡水市人民医院(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疼痛科面貌都在焕新。今年再次前来,科室的病房面积得到拓展,增加了配备有浴室和卫生间的单间病房,增加了多功能厅供患者及家属进行就餐、娱乐和会友。作为“全国人文爱心科室”,从来不负大家的期待。
“这是我第6次来衡水,每次来都像是回家一样。”魏明辅轻车熟路地打开床头储物柜,眼角眉梢尽是熟稔的笑意,“你瞧,医护人员怕大家弄错病房,特意在门上贴了水果贴画和名字。”顺着他手指的方向,草莓、香蕉、柠檬等卡通图案旁,工整地标注着每位台胞的姓名。这些童趣可爱又充满巧思的标识,不仅为单调的走廊注入生机,更像一座无形的桥梁,瞬间拉近了异乡就诊的距离。藏在细节里的这份小温暖,正是疼痛科医护团队“视患如亲”医者仁心的形象诠释。
世界镇痛日,由国际疼痛学会(IASP)于2004年倡议设立,旨在提高全球对疼痛管理的认识和改善疼痛治疗的服务质量。每年10月的第三个周一,全球各地都会举行各种活动,以提升公众对疼痛防控的重视。哈院疼痛科不单纯是治疗患者的疾病,还要治疗有疾病的患者,同时还能指导疼痛康复、疼痛预防,赢得了广泛认可。图为第二次前来就医,台胞廖来金女士见到徐晖大夫,表达对科室治疗理念的高度认可。
魏明辅夫妇与哈院疼痛科的缘分,始于2019年。彼时,长期被高脂血症困扰的他,在网端刷到了哈院疼痛科主任李琳所开展的三氧治疗科普视频。深入浅出的讲解、专业独到的见解,瞬间吸引了魏明辅的目光。“当时就觉得找到了方向!”他随即深入“做功课”,了解到这个科室不仅是地市级医院难治性疼痛示范诊疗基地,还获评国家疼痛综合管理试点医院,雄厚的技术实力与权威资质,让他和妻子决定跨越海峡,踏上赴衡就医之路。
在临床,疼痛科时常会遇到一些复杂且难以明确诊断的病例,这些病例不仅考验着医生的诊疗思维和技术水平,也促使临床诊疗人员不断反思和探索。作为衡水疼痛学科带头人,李琳主任注重通过对疼痛患者病情的详细梳理、分析和思考,并运用多学科知识和综合治疗方法,为患者提供有效的诊疗方案。图为李琳主任在对患者进行综合治疗评判。
在疼痛科,李琳主任带领团队对魏明辅夫妇的病情进行了细致评估,为他们量身定制了三氧治疗。治疗过程中,医用三氧与自体血液充分混合后回输体内,不仅有效调节了血脂代谢,更改善了他的全身血液循环。一个疗程结束,魏明辅的精神状态明显好转,血脂指标也趋于正常。“回台湾后,亲友们都说我俩气色好了一大截!”魏廖丽珠笑着补充道。而比神奇疗效更打动他们的,是疼痛科医护人员无处不在的温情——为两人制定个性化诊疗方案,从康复治疗到作息安排都写得清清楚楚;医护人员还特意准备了小本子,细心记录他们的饮食忌口。考虑到语言沟通问题,无论是医生讲解病情,还是护士叮嘱用药,总会不自觉放慢语速,甚至将关键医嘱写成便签纸贴在床头……
衡水市人民医院(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疼痛科以微创介入治疗为特色的治疗原则,采用局麻下三叉神经微球囊压迫术、射频调控治疗、选择性神经根微创治疗、鞘内泵植入术、腰交感神经调控、低温等离子射频、星状神经节调控、超声引导下关节射频等核心技术,进行多模式镇痛治疗,让这里成为患者跨越千里也要奔赴的“康复港湾”。
最是真情动人心。魏明辅和妻子回台湾后,逢人就夸哈院疼痛科的精湛医术与暖心服务。这份口口相传的信赖,让他们此后又五次组团前来。“从2人到3人,再到10人,直至今天的21人,靠得是什么?还不是哈院疼痛科过硬的技术和把患者当亲人的这份真心!”魏明辅掰着指头细数,眼里闪着自豪的光,“如今带同乡们再来,看到大家和我当年一样,从愁眉苦脸到展露笑颜,心里就觉得这一趟趟奔波,值了!”
衡水市人民医院(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疼痛科积极践行精益管理理念,建立全流程疼痛综合管理档案,通过信息化系统动态追踪患者病情变化。借助系统中整合的中医理疗数据、西医检测指标及患者自诉症状,为每位患者量身打造个体化镇痛方案。图为李琳主任在详细问诊。
疼痛不是生活的“必然”,而是可以通过科学方法加以管理的健康问题。衡水市人民医院(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疼痛科依托互联网医院建设,搭建起8个医患微信群、5个抖音视频小组,构建起覆盖疼痛评估、用药指导、疾病科普的全病程管理体系。图为,通过科普讲解,让大家明白:疼痛不是“忍”出来的,而是“治”出来的!让疼痛康复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让身体更健康,生活更自在!
患者口口相传的赞誉,正是对疼痛科医护团队最好的褒奖。担任河北省疼痛医学会神经病理性疼痛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河北省疼痛医学会微创介入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河北省疼痛医学会骨质疏松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河北省安宁疗护协会副会长、衡水市疼痛医学会主任委员、衡水市疼痛医师协会主任委员、衡水市疼痛质控中心主任的李琳语气坚定:“金杯银杯不如患者的口碑,我们要用实力让每一位患者安心!”她深知,要让患者安心,既要有“妙手回春”的硬实力,更需“润物无声”的暖服务。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的医学理念,在衡水市人民医院(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疼痛科中散发出最温馨的人性之光。恰逢台胞陈肇嘉先生的生日,李琳主任送上温馨祝福。
李琳主任与郭春英护士长一同为陈肇嘉先生分享生日蛋糕。
在李琳的领航下,疼痛科团队紧握创新之舵:以镇痛药物应用、神经靶控定位、神经阻滞毁损、神经调控等极具专科特色的四大核心技术为利刃,打造以药物治疗为基础、微创介入治疗为特色的联合物理治疗方法,以及一站式、全方位、多元化的中西医结合疼痛专科特色诊疗模式,更加精准击破难治性疼痛、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癌痛等复杂疑难病症的治疗困局,让无数被疼痛桎梏的患者如获新生。曾有位饱受三叉神经痛折磨8年的患者,在疼痛科团队抽丝剥茧的分析下,最终通过射频消融术配合康复训练重露笑容,这样的成功案例在疼痛科屡见不鲜。引入红外热成像、物理治疗仪、冲击波治疗仪、神经射频调控仪等前沿设备,相互结合精准定位,让疼痛根源无所遁形,为患者“精准止痛”。同时,依托互联网医院建设,搭建起8个医患微信群、5个抖音视频小组,构建起覆盖疼痛评估、用药指导、疾病科普的全病程管理体系。从线上即时答疑解惑,到线下个体化诊疗服务,这种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创新模式,不仅沉淀了大量诊疗数据,更以“云端守护+床边关怀”的无缝衔接,为患者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贴心服务,让“患者少跑腿,数据多跑路”。
粽叶飘香,端午将至。李琳主任、郭春英护士长与台胞一起包粽子。
衡水市人民医院(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曹双清,前来看望台胞。
如今,在哈院“精益管理年”活动的推进下,疼痛科科室将人文关怀与精细化服务进行了深度融合,病房面积增加了400余平方米,增设专门的家庭病房等,在硬件改善的同时,人文服务更加细化——为老年患者准备老花镜、拐杖,为长期住院患者组织节日茶话会;设立疼痛“舒适区”,配备象棋、围棋等休闲娱乐设施,医护人员在下班后主动陪伴患者对弈、聊天,用点滴温情缓解病痛带来的焦虑。同时,疼痛科积极践行精益管理理念,建立全流程疼痛综合管理档案,通过信息化系统动态追踪患者病情变化。借助系统中整合的中医理疗数据、西医检测指标及患者自诉症状,为每位患者量身打造个体化镇痛方案……凭借硬核技术实力与柔性服务温度,哈院疼痛科成为了患者跨越千里也要奔赴的“康复港湾”。
2024年11月,衡水市台办、桃城区台办与衡水市人民医院(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携手,为台湾同胞精心安排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在为期两天的行程中,台湾同胞们实地观摩了衡水市的知名企业、养老机构和科技公司。图为11月28日,台胞参观衡水老白干白酒地缸发酵博物馆。
台湾同胞此次规模组团前来就医,哈院疼痛科正以“硬核技术”与“柔性服务”为双翼,在守护生命健康的航程中不断突破。
2023年5月12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布了《国家疼痛综合管理试点医院名单》,衡水市人民医院(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被评为首批国家疼痛综合管理试点医院,凸显了学科建设的重要成果。今年5月24日,由哈院疼痛科承办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开展的县域疼痛专科能力建设项目启动,为基层疼痛诊疗提供新思路、新理念、新方法,也为河北省及周边地区的疼痛发展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采访结束的时候,正巧赶上科室为台胞陈肇嘉筹备的生日会。当医护人员推着缀满新鲜水果的蛋糕缓缓走进病房,不少台胞都红了眼眶。“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歌声响起,摇曳的烛光映照在所有人的脸上,欢笑声与祝福声此起彼伏,这份跨越山海的情谊,顺着香甜的蛋糕香气,在病房里肆意流淌,将两岸同胞血脉相连的温暖,晕染得愈发悠长动人。
图、文:朱微
视 频:赵亚菲
新闻连接:加强疼痛管理和疼痛认知教育至关重要
疼痛已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肿瘤之后的第三大健康问题。2007年,国家卫健委增设“疼痛科”为一级临床诊疗科目,标志着疼痛科的诞生。中华医学会疼痛专业委员会于1989年成立,中国医师协会疼痛科医师分会于2012年成立,国家疼痛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于2022年成立;2023年初,国家卫健委在全国范围内二级以上医院启动了“疼痛综合管理”试点医院实施方案并正式推行。
哈院疼痛门诊成立于1994年,是国内较早建立独立疼痛门诊的医院之一;2007年经河北省卫生厅批准建立疼痛科;2012年成立疼痛病房。如今,哈院疼痛科与中国抗癌协会天津肿瘤医院合作成立了国内第二家市级难治性疼痛示范诊疗基地;被评为国家疼痛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哨点医院;被评为河北省规范化安宁疗护示范病房;被瑞士冲击波学院授予临床合作中心及培训中心、全国射频镇痛技术临床培训中心等。
因注重将医学的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有机结合,哈院疼痛科一举荣获全国“人文爱心科室”。
李琳 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疼痛分会常务理事
国家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学中心超声可视化针刀微创技术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第七届委员会中枢痛学组委员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区域麻醉学分会委员
北京癌症防治学会安宁疗护工作委员会癌痛诊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河北省医学会疼痛学分会常务委员
河北省医师协会疼痛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
河北省疼痛医学会第一届理事会副监事长、常务理事
河北省疼痛医学会第二届理事会副会长
河北省医学会疼痛学分会第一届神经病理性疼痛学组副组长
河北省疼痛医学会神经病理性疼痛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河北省疼痛医学会微创介入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河北省疼痛医学会骨质疏松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
河北省药学会疼痛药学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委员会常务委员
河北省安宁疗护协会副会长
河北省抗癌协会第三届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委
河北省中医药学会第二届针刀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河北省预防医学会第一届疼痛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河北省冲击波医学教育与培训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
衡水市疼痛医学会主任委员
衡水市疼痛医师协会主任委员
衡水市老年医学会常务理事
衡水市疼痛质控中心主任
衡水市老年医学会常务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