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衡水农商银行始终将“铁账本、铁算盘、铁规章”的“三铁精神”作为文化内核,将70余年农信基因融入现代金融血脉,在服务“三农”与实体经济的征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体系,成为推动衡水农商银行高质量发展的精神引擎。
溯源:以红色基因淬炼文化根脉
衡水农商银行的“三铁精神”起源于烽火年代的红色金融实践,这种红色基因在70余年的发展历程中不断传承创新。2024年,该行建成的“衡水农商银行行史馆・三铁精神教育基地”,通过300余件实物展品、100余幅历史图片,全景式展现了衡水农商人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奋斗历程。在新时代,“三铁精神”被赋予新内涵,通过“三铁精神永传承”主题演讲、“党纪学习教育读书班”“内训师大赛”“好书进支部”等活动,将文化基因植入员工血脉。今年以来,衡水农商银行与辖内各乡、村签订“乡村振兴”合作协议,以“党建金融共同体”为纽带,通过“整村授信”“阳光办贷”等举措,发扬“三铁精神”,不怕苦、不怕累,为农户、个体工商户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便捷、高效的金融支持,使抽象的精神具象化为可操作的行为准则。
铸魂:以经营管理激活文化动能
衡水农商银行以管理优势构建起“三维融合”的文化体系。一是全行员工深知“铁算盘”的重要性,每一笔业务都进行精准核算,防止任何形式的差错和失误,无论是前台柜员还是后台工作人员,都时刻保持着高度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用实际行动诠释着“铁算盘”的精神内涵。二是严格遵守“铁规章”,自上而下逐级签订《案件防控目标责任状》《遵守纪律合规操作承诺书》,层层压实主体责任;组织现有内训师资源,定期开展内控制度、风险防控以及法律法规专题培训,将规章制度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确保每一项工作都合规合法、有序进行。三是以“铁账本”为标准开展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优化考核指标,细化考核维度,努力提高财务会计管理精细化水平,进一步加强统计综合分析能力建设,为衡水农商银行的稳健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兴业:以文化赋能推动转型发展
衡水农商银行将文化软实力转化为发展硬实力,在服务实体经济中彰显文化价值。一是针对小微企业融资难题,与桃城区政府、衡水高新区、九洲国际博览城等签订战略协议,共建“信用微企、信用园区、信用县区”,建立“三张清单”动态管理机制,实现涉企信息“秒级”调取与精准画像。二是创新推出“小微企业助力贷”“个易贷”等特色产品,最高授信额度达1000万元,利率较同类产品低1-2个百分点,支持随借随还、无还本续贷,有效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三是组建38支走访小组,深入园区、乡村、社区,张贴“金融服务专员公示牌”260块,确保市区3公里、乡镇5公里服务半径全覆盖。同时,构建“123”快速响应机制,即1天受理、2天对接、3天审批,通过智慧金融服务平台引入外部数据,实现贷款流程“线上化+可视化”,推动“资金活水”精准滴灌实体经济。
致远:以文化自信引领未来航程
衡水农商银行以“三铁精神”为锚点,构建“守正创新”的文化生态。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该行在各营业网点布放智慧柜员机、小额循环机等设备71台,在各行政村建成38家金融便民店,代理社保、燃气等民生缴费,累计服务群众15万人次;在推进“金融+政务”模式上,在网点增设营业执照自助打印机,实现“政务服务+金融服务”一站式办理,为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提供“保姆式”服务;在推进新“双基”共建工作中,与桃城区何家庄乡大庙村委会签约“建材市场信用微企示范园区建设项目”,双方围绕信用体系共建、普惠金融服务展开深度合作;在树立社会形象方面,独家冠名“农商行健康跑”活动,丰富了市民的体育文化生活,开展“文化超市”进社区宣传活动,将金融知识送到社区居民身边,展示了衡水农商银行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良好形象。
下一步,衡水农商银行将继续以文化铸魂、以经营兴业、以创新致远,以“三铁精神”为文化旗帜,在服务实体经济中践行初心使命,在改革创新中书写时代华章。
作者:刘嘉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