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冀州区冀州镇“稻蟹共生”种植基地进入关键播种期,田间地头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晨光微露,数名插秧工早已活跃在水田之中,进行补苗工作。随着手腕翻转,嫩绿的水稻秧苗一株接一株整齐地插入水中。稻苗在水面轻晃,似是在向这片孕育它们的土地致意,为田野注入蓬勃生机。





不远处,三台插秧机正沿着规划好的田垄来回穿梭,机械臂快速而精准地将秧苗植入水田,之后插秧工查漏补缺,进行补苗工作。传统农耕的细腻与现代农业的高效在此完美融合,机械的轰鸣声与人工劳作的笑语声交织,奏响了田园间最动人的春耕进行曲。


今年,冀州镇进一步扩大“稻蟹共生”种植基地,种植面积从往年的基础上大幅提升至5000亩。种植的水稻品种丰富多样,涵盖919、优99等10余个优质品种。这些品种不仅具有良好的适应性,还具备高产、质优的特点,预计每亩水稻产量可达1500斤,收益约3000元。


在生态养殖方面,去年“稻蟹共生”模式展现出显著优势。稻田蟹在稻田中自由穿梭,它们以稻田里的杂草、害虫为食,同时其排泄物又成为水稻生长的天然肥料,不仅改善了土壤环境,还提升了稻米品质,形成了良性生态循环。今年三月份,已经投放了部分蟹苗,预计今年六月,将投放第二批蟹幼体。


冀州镇“稻蟹共生”种植项目,宛如一把金钥匙,开启了生态农业创新与村民致富的双重大门。项目落地生根后,成功创造70余个就业岗位,为周边村民搭建起稳定的增收桥梁,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捧上“金饭碗”。


“稻蟹共生”模式打破传统农业的单一格局,实现土地高效利用,通过水稻与河蟹双丰收的多元化产出拓宽农民收入渠道。这种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紧密结合的创新实践,为乡村振兴探索出一条兼具特色与活力的新路径。


如今,随着“稻蟹共生”播种工作圆满完成,一幅“农业产业强、乡村风貌美、农民生活富”的乡村振兴壮美画卷,正以“稻蟹共生”为墨,在冀州镇的土地上缓缓铺陈开来,勾勒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崭新未来。


见习记者 李双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