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1200多个志愿服务时长,260多场公益活动,在重灾区救援转移被困群众210人,找到走失老人儿童35人……


这是衡水市春晖救援队队长陈光浩的“公益成绩单”。


不久前,他在2024年度全国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宣传活动中,入选“最美志愿者”。


这个天命之年的“硬汉”为何在公益道路上如此执着?带着崇敬与好奇,记者走进了陈光浩的世界。


子夜铃声中的“逆行者”


陈光浩在市区经营着一家五金机电门市,本可安享自由宽裕的生活,却偏要“自讨苦吃”,加入春晖救援队。“手机24小时开机,不管白天黑夜,随时出队,好几年不敢沾酒了,就怕误了救援。”从陈光浩的眼里,还能看到昨夜救援时留下的疲惫。


去年冬日的一个深夜,刚刚入睡的陈光浩被一阵急促的电话声惊醒,“有一位老人走失了,马上出队!”从被窝爬起来,钻进零下十几度的街头,他和队员们弓着背在城中村穿梭,手电光束劈开浓稠的夜色,呵出的白气在口罩边缘都能结成冰碴。当午夜12点找到蜷缩在巷尾的老人时,他立刻脱下外套裹住对方,自己却在寒风中冻得发抖。


收队回家后已是凌晨,刚要休息,另一通求救电话又来了。陈光浩没有半点迟疑,又急匆匆冲出家门。凭借丰富的寻人经验,老人被成功寻回,陈光浩和队员们却彻夜未眠,冻到手脚发麻。


无论是炎炎烈日还是天寒地冻,群众的求助电话就是出队命令。作为队长,陈光浩总是第一个报名出队,永远冲锋在前。近年来,他带领救援队寻人近百次,找到走失老人和儿童35人,阻止了很多家庭悲剧的发生。


洪峰浪尖上的“摆渡人”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2023年夏,冒着湍流险急,在河北涿州救援转移被困群众的场景,陈光浩依然历历在目。


“当时,水流急得能掀翻船,我们只能扶着墙一点点前行。”陈光浩说,当地出现严重内涝,灾区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遭受严重威胁。队员们克服各种困难,深入重灾区,每天凌晨5点开始救援,天黑才收队,脚和腿整天泡在冰冷的水里。“有一次,我们在临时休息处泡面吃,当地一位群众送来两兜热乎乎的包子,瞬间感觉所有的疲惫和寒冷都消散了。”彼时,这群洪水猛兽都不怕的汉子们,纷纷动容。


“3天,转移被困群众210人,运送药品、食品、发电机等1800件。”他指着手机里涿州政府的感谢信,眼角皱纹里藏着自豪,“你看这字,比任何生意合同都金贵。”


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春晖人”的身影。近年来,陈光浩带领队员24小时备勤,随时待命出队。内涝时,他开着自家皮卡车,营救抛锚车辆30多辆,送群众就医7人;强降雪时,他组建冰雪救援突击队,为受困群众提供24小时免费援助。他和队员们用血汗筑起一方道德高地,用真情唱响城市动人旋律,成为湖城大地上熠熠生辉的公益之星。


公益路上的“光明使者”


除了冲锋在救援一线,陈光浩的身影还活跃在公益活动现场、学校、社区等。他为群众和学生开展防灾减灾知识普及和应急救援技能培训,提高自救互救能力。近年来,他带领救援队累计开展各类公益培训活动近百场次,受益群众5500余人次。


让他最欣慰的是“连锁反应”:曾被他救过的走失儿童家长,如今成了救援队的志愿者;听过他讲座的中学生,在公交车上用心肺复苏法救了老人。他摸了摸胸前的救援队徽章,目光如炬,“你看,善意真的会‘传染’。”


采访最后,陈光浩带记者参观了他们的救援设备仓库。这个年到半百的“硬汉”对这些救命的装备如数家珍。看到整齐码放的救生衣时,他嘴角扬起笑意——那抹橙色,是他眼里最温暖的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