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彦捷教授衡水十三中专场讲座。


日前,衡水市第十三中学迎来了一场关于“青春”的深度对话。

  

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长、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苏彦捷受邀为全市200余所学校的心理教师及十三中全体班主任作专题报告。这场题为《读懂青春期 促进青少年的心理成长》的讲座,抽丝剥茧地解读了“身心不同步”“情理有早晚”的“狂野”青春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探究青春期的科学视角。

  

而十三中“解放生命,激爆潜能,超越每刻,卓越一生”理念指导下的教育实践,恰如其分地诠释了讲座中的观点—满足学生的基本诉求,助力学生毕生发展。


苏彦捷教授参观衡水十三中“成长墙”。

  

满足学生自主感——

教育不是提要求,而是给“合适的选择”

  

“当你要求你的孩子晚上十点半睡觉很难实现,怎么办呢?”苏彦捷教授的提问令全场陷入沉思。

  

“其实只要问他十点睡还是十点半睡,当他做出选择时,孩子的自主需求就会得到满足了。”苏彦捷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给予选择。

  

由于青少年身心发展不同步、心理成熟滞后的特点,教育者面临放手与支持平衡的挑战。小到一个家庭,大到一所学校,能真正将“选择权”交给孩子,才能激发他们的内驱力。

  

这一观点与十三中的教育实践不谋而合。课堂上,“成长共同体”突出学生教学主体地位,创新“自主学习+小组互助+师生共创+智慧课堂”模式,将知识转化为问题链,让学生在思辨与探索中自主成长;社团活动中,“辩之彩模拟法庭”“诗之雅文学社团”“物之究物理社团”等十余个兴趣组织供学生自主选择,自由探索;人文关怀上,各班级外墙成为学生自由挥洒的画板,“中国天眼”“中国航天”“量子通信”等主题展现着集体智慧,十三中尊重着学生每一次自主表达;十三中的“梦想墙”更是具象化了这份教育浪漫,让学生将未来的选择权紧紧握在手中——自主并非放任,而是让内心的目标指引选择。

  

“人生真正的动力源自内心持久的兴趣和真正的热爱。”十三中党委书记白祥友曾言。十三中让学生坚信,每一份规划都在为未来蓄力。

 

听课老师为苏彦捷教授献花。

 

满足学生胜任感——

成长不是补短板,而是找“最高的树枝”

  

“传统教育总在补短板,但发展心理学告诉我们,长得最高的那根树枝才能决定人生的高度。”苏彦捷以“木桶理论”与“大树理论”对比,直言教育应让每个孩子找到自己的闪光点。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得到满足,潜能才会被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

  

十三中深谙此道,始终秉承着“解放生命,激爆潜能”的教育理念,实施“转一个念、立一个志、树一种德、造一个场、聚一颗心、给一份爱、用一对力、解一道题”的教育方略,让学生在奋进文化中不断收获自我效能感。

  

这样的故事比比皆是:教师贾丽娜通过“私人订制”教学计划,让曾因英语成绩差而自卑的李浩逐步登上了全校英语演讲比赛的舞台;纪春妹班上常开小差的小哲,曾经自己都适应了别人异样的眼光,但纪春妹通过让小哲参与班级管理,使其逐渐找回了自信,发现了自己优秀的另一面;军训首次检阅时成绩倒数班级的班主任周佳,用发自内心的鼓励激发起全班斗志,最终班级成绩在全年级排名第一……十三中教师用实践证明着,胜任感绝非盲目自信,而是在实践中积累的真实力量。

  

石家庄市第十五中学的焦老师坦言:“看到十三中通过心理疏导与减压、心理健康讲座、心理课、心理社团、户外团体活动等形式,对学生心理健康进行全方位关怀,我们似乎也了解了这所学校崛起的秘诀,就是用激情和爱唤醒学生心底的潜能。”

  

衡水市教育局督学、衡水十三中党委书记白祥友(右)为苏彦捷教授颁发聘书。


满足学生归属感——

发展不是解矛盾,而是感受“被爱的安心”

  

“大家可能听说过一句话,一段关系中谁痛苦谁改变。但我认为,占主导地位的人改变,才能把这段关系变好。”苏彦捷以热播剧《人世间》中的亲子关系为例,对教育者需要主动构建支持性环境进行了讲述。

  

归属感也并非简单的集体荣誉,而是让学生在环境支持中找到生命的意义。

  

在参观校园时,苏彦捷常被校内渗透的文化细节触动:十三中将“奋进——为中华之崛起!”的校训融进学生的每日宣言;通过“家国文化墙”“女性榜样墙”“情深石”等校园文化构建,将“小我”与“大我”联结,让归属感融入更辽阔的维度;食堂常备37℃恒温水、全年应季养生汤,楼梯转角的拾金不昧角、24小时开放的无人售货“诚信厅”,电动车棚里的智能断电星光走廊、厕所里的智能空气质量监测系统……在十三中,感受到被爱的细节简直数不胜数。

  

在这个充满爱的场域,学生会时刻铭记:“一家人,一起拼,一起赢。”毕业生会感慨:“我在十三中汲取的正能量足以成为日后我影响他人的正能量!”家长会感动:“十三中是一个温馨有爱的大家庭,是学生幸福成长的乐园。”

  

参与培训的教师刘纯纯不禁感慨:“十三中以教育热情邀请到行业专家苏教授,又以大格局开放了此次交流机会,让全市教育工作者更加科学地了解了青春期的孩子,还学到了应对‘挑战’的方法,真的受益匪浅。”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衡水十三中用“解放生命”回应青春的躁动,用“激爆潜能”诠释教育的真谛。

  

近年来,衡水十三中“大咖”云集,从讲者陈州的“灵魂碰撞”到金一南的“爱国四问”,从郑强的“能量集合”到蒙曼的“诗与远方”,从高芳霞的“正中靶心”到罗翔的“圆圈正义”,十三中“激潜教育”的影响恰如苏彦捷教授写下的寄语——“发展成为更好的自己”,仍不断汇聚着更多助推中国少年腾飞的乘风之力。


苏彦捷教授参观十三中文化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