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企“抱团”落户,智能家居产业集群在深州乘势而起。经过自动化流水线作业,一樘樘木门、一套套家具“走下”生产线,随着物流车辆奔向全国各地。


一张丝网,在安平“链”起千亿产业。一根根比头发丝还细的不锈钢丝顺着丝轴缠绕而进,被织成一张张丝网,成功应用在建筑防护、高科技精密过滤等多个领域,并远销190多个国家和地区。


从基础康复护理器具到高端医学检验设备,百家企业齐聚冀州,构建起完备产业链。凭借优质产品与创新技术,冀州医疗器械不仅在国内医疗机构广泛使用,更畅销国际,为全球健康事业“添砖加瓦”。


湖城大地春潮涌,产业发展光景新。


不负春光,向新提质。在衡水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一个个特色产业集群蓬勃发展,如同闪耀的明珠,成为经济腾飞的强大动力。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产业振兴强市、结构调整富民”的发展战略,以加快推进县域特色产业提质升级为重要抓手,全力推进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齐头并进、规模企业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竞相发展、一二三产业互促融合,“9+5”县域特色产业集群优势持续彰显,特色县域经济蓬勃发展。


全篇谋划 释放产业“乘数效应”


近日,深州绿色智能家居产业园内,现代化的标准化厂房鳞次栉比。厂房外,物流车往来穿梭,满载着品质上乘的家具有序驶出厂区,奔赴全国各地。



“每天至少有上万套家具从深州销往各地,想不到,这座北方小县城会成这么大的气候。”谈起2018年落户深州的故事,北京时代文仪家具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夏行行感慨万千。作为首家落户深州的京企,时代文仪也有过彷徨,“原因有二,一是不靠近原料市场,二是家居制造产业基础薄弱。”而让时代文仪留下来的原因,就是衡水对产业发展的高度重视以及极具前瞻性的科学规划。



近年来,依托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本是一张“产业白纸”的深州市精心编制“产业链图谱”,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雄安新区建设等重大机遇,主动进京对接,通过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等多元化方式,招引优质京企入驻,黎明国际、博洛尼等国内知名家居企业接连落地。“龙头”扎堆,与其配套的关联企业也相继而来,山东、浙江等地的家居企业纷纷在这里扎根发展,深州市全力打造中国北方最大家居产业基地的发展思路逐渐清晰。


“截至2024年年底,深州已汇聚了包括时代文仪、浙江圣奥在内的81家家居及配套企业,形成了强大的产业集聚效应。”深州经济开发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些企业协同合作,每年生产各类智能家居产品超700万套件,产值36亿元,构建起了集生产加工、产品研发、质量检测、展示交易于一体的完备产业链条。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根基,而县域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则是推动经济增长、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力量。如何写好特色产业集群这篇“大文章”、在经济发展的赛道上脱颖而出,我市早有筹谋——


确定重点打造“9+5”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即安平丝网等9个省级特色产业集群和冀州医疗器械等5个市级特色产业集群。依据各区域功能定位和特色产业发展基础,为每个特色产业量身编制发展规划,精准明晰集群发展路径。出台《衡水市县域特色产业振兴工作实施方案》 《关于推进9+5县域特色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衡水市促进特色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 等一系列文件政策,从顶层设计产业招商、科技创新、质量品牌提升、优质企业培育、金融助力、平台建设等方面进行全面规划布局,加快促进县域特色产业集群从中低端逐步向高端迈进。一系列战略布局夯实了我市各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根基,有效释放了产业“乘数效应”。


勇立潮头  助推产业向“高”而攀


近日,在河北宇通特种胶管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机器轰鸣声不绝于耳。一根根白色的胶管内芯筒正在通过全自动多角度缠绕机,披上一层特制的“增强衣”,再通过包覆机,“套”上一层黑色塑料外衣……一系列操作下来,胶管内芯“变装”成了盘绕式增强复合连续管。


胶管虽细,科技含量却不小。“它实现了我国可盘绕式增强复合连续管的进口替代,改变了此种胶管长期依赖国外进口的局面。”河北宇通特种胶管有限公司总经理赵聪谈及此事,满是自豪。宇通公司生产的盘绕式增强复合连续管在全国市场独占鳌头,占有率排名第一。去年,公司被河北省工信厅命名为“河北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紧握科技创新脉搏,产业方能行稳致远。


在我市,众多特色产业集群正积极加大研发投入,全力推动产品迭代升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闯出一片广阔天地。景县卓凡液压科技有限公司打破了超长缠绕胶管国外垄断;河北泽邦塑胶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国内首条双胎体海洋外输油管,解决了我国海洋石油领域的技术难题;安平丝网集群开发的0.012毫米不锈钢丝工艺,突破国内微丝最细纪录;河北福寿园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的手杖被赋予“科技芯”,使其巧妙集合照明、收音机、播放器、警示、跌倒自动报警等多种实用功能。


相关数据显示,我市拥有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3个,其中安平县丝网产业在2023年产值达1006亿元,成为河北首个超千亿元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此外,我市拥有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1180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1680家。这些亮眼的数据,见证着在科技创新的驱动下,全市产业发展的蓬勃态势与无限潜力。


共享“智造” 打造转型升级新模式



在安平县网都河北科技服务有限公司研发建设的共享智造工厂,自动化、智能化焊接设备流水线有序运转。机械臂灵活自如地挥舞,将精准抓取到的金属丝放在焊接位置进行操作,火花闪烁间,一件件高质量的产品成功下线。


这座占地1.6万平方米的共享智造工厂,宛如一颗璀璨的产业明珠,承载着安平丝网产业腾飞的新希望,更是当之无愧的智慧中枢。它将目光聚焦于丝网产业发展的痛点,全力攻克金属网编织、丝网焊接等一系列共性技术难题。通过与清华大学天津高端装备研究院、河北科技大学等顶尖科研机构紧密携手,广泛引进自动化、焊接等领域的权威专家,积极开展共享智能铁路护栏网焊接工厂的示范应用,为整个行业提供了可借鉴、可推广的创新样本。


同时,工厂配套建立起“共享智造”创新平台,该平台集智能化焊接、检验检测、品牌推广等多功能于一体,为全县丝网企业提供涵盖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人才引进、战略咨询等在内的一站式服务。截至目前,网都河北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凭借这个创新平台,已累计服务丝网企业1500余家,成功研发改进丝网产品10余种,成为推动安平丝网产业发展的核心引擎。


在我市,特色产业集群发展的号角已然吹响,用好“工业大脑”与推广“共享智造”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密钥,通过推动集群加快“智改数转”、优化资源配置、降低生产成本、促进企业协作,提升整体竞争力。



在冀州区,河北冀尚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建设的喷涂共享工厂便是一个生动案例。该工厂已先后与区内20余家医疗器械和康复辅具企业达成合作,护理床、轮椅、助行器等相关零部件在共享工厂完成专业喷涂后,再运回各自企业进行组装,最终销往全国各地及海外市场,成功实现康复辅具企业“抱团发展”,携手在市场浪潮中破浪前行。



从一家企业的技术突围到众多企业携手共建一个产业的繁荣生态,我市正紧握共享“智造”这一有力之笔,饱蘸创新、协作与奋进的墨汁,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时代长卷上挥毫泼墨,精心书写着一篇篇熠熠生辉的精彩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