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在和煦春风中踏青寻芳,是传统习俗,更是赏心乐事。已有63年历史的《衡水日报》历年报道中,娓娓讲述着衡水的春天如何一步步变得美丽动人,也忠实记录下勤劳智慧的衡水人如何将“满树繁花”巧妙转化为“财富密码”,让生活更美好、幸福更甜蜜——赏花不止风雅,更见人间烟火。


邂逅梅林


    春风先发苑中梅,樱杏桃梨次第开。清明已过,越来越多人走出家门畅享美好春光。回首过往,衡水人从单纯踏青、到户外参加春季锻炼强身健体,到搭建“桃花为媒、经济唱戏”平台、物质精神双丰收,再到举办“赏花节”、不断延伸相关产业链,我们在用勤劳的双手不断解锁“赏花经济”财富密码的同时,持续提升生活品质、建设美好家园。


借花办会 一枝独秀


  又是一年踏青时。改革开放后的《衡水日报》内容更加生动活泼、贴近生活。1983年2月23日3版《脱去冬装,到户外去——谈春季体育锻炼》建议学校组织学生参加春游,并推荐放风筝、踢毽子、跳皮筋、跳绳等运动项目。上世纪90年代刊发的《多彩的蜜桃花》《如梦令·三月桃花》《骄傲的桃花》等一篇篇描写桃花的诗词散文,更是体现了衡水人的浪漫。


1983年2月23日《衡水日报》


  说起衡水人的赏花历史,不得不提深州蜜桃。“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唐代诗人崔护的《题都城南庄》被广为传诵、惊艳千年,也将桃花和诗人的故乡赋予更多“爱”的含义——爱他生计资民用,不是闲花野草流。赏花除了日常娱乐、陶冶情操以外,还能拉动经济增长。随着衡水经济社会发展,深州桃花节悄然登场,开启了我市探索赏花经济的序幕。


  “继1992年首届桃花节和蜜桃节之后,5年间蜜桃节和桃花节连年举办,加强了深州与国内外经济界的广泛接触与交往。”《衡水日报》刊载的最早桃花节信息出现在1997年8月23日1版。深州市历年举办的桃花节名称、形式有所不同,内涵不断丰富。


1997年8月23日《衡水日报》


  桃花为媒、经济唱戏。深州市以举办桃花节为契机,“广交天下朋友,3天内共洽谈项目58个,已签约22个,其中4个外资项目,引进外资700万美元;引进国内资金4053万元及技术人才68人”(1996年4月25日1版)。


  借花办会,扩大影响。1998年4月20日1版写道,“4月18日至19日,衡水市举办首届桃花节暨科技成果发布洽谈会”。这是桃花节首次由衡水市承办,其间,新科技成果展暨名优产品展、科技项目洽谈等多项活动成为亮点,在提升桃花节知名度的同时,第一次把桃花节办成全市对外合作、招商引资的大舞台。


  桃花节的举办,也为当地群众带来了增收的机遇。搞摄像、卖土特产、开饭馆……大家各显其能,凭本事端上了“赏花经济”的饭碗。2009年9月4日《农家生态游成为深州农民“摇钱树”》中写道:“今年4至7月,深州蜜桃观光园景区先后接待赏花和观果的游客近20万人次,比去年增加40%,实现旅游收入500多万元。”


  作为衡水第一个“赏花节”,桃花节历经30多年发展,已构建起“赏花+采摘+体验”的完整产业链条。2024年,深州市旅游人次达200多万。“人面桃花 爱在深州——桃韵迎春 盛启未来”2025年桃花季系列活动4月2日启幕,较之往年,精心设计了更多消费场景,遍布城区、景区和各乡镇的近百场文旅活动为游客提供了一场赏花“盛宴”。


百花齐放 各美其美


  清明时节,安平县杨屯万亩油菜花进入盛花期,成方连片的油菜花田宛如金色海洋。游客们穿梭于花海之间,驻足观赏拍摄留念,享受着春日特有的浪漫。来自石家庄市的游客郝健激动地表示,早就听闻这里的油菜花很美,此次特意组团前来,果然没有让人失望,心情格外舒畅。


  作为今年全市迎春赏花季主会场,杨屯万亩油菜花海早已声名远播,成为市民赏花打卡的“网红地”。“我们已连续举办九届油菜花节,一届比一届精彩,现在已经成为安平县的一张靓丽名片。”杨屯村党支部书记刘影满心欢喜地说。


  从“一朵桃花”到“百花齐放”,近年来,全市“赏花经济”迅速崛起。阜城县霞口镇是远近闻名的“梨乡”,每年梨花盛开的时节,组织赏花笔会、戏曲演出等,打造独具特色的梨花文化节(2011年4月13日B1版);枣强县东李纸房村立足种植杏树传统,建设千亩杏林生态采摘观光园,举办“魅力肖张·印象杏花”杏花节,吸引八方游客前来赏花、踏青(2013年6月5日B1版);桃城区邓庄镇把山楂花节办成展示当地农产品的平台,让樱桃西红柿、彩椒、茄子、韭菜、草莓等土特产走进千家万户(2016年4月26日B1版)……


  春风吹绿湖城大地,深州桃花、枣强杏花、阜城梨花、衡水湖樱花等竞相绽放。今年,我市策划了以“花漾湖城 自在衡水”为主题的2025年衡水市迎春赏花季,发布2025年衡水市赏花地图,围绕衡水湖樱花岛、深州蜜桃观光园景区、武罗现代农业园区、故城县郑口镇运河大堤、阜城云农生态玫瑰园、枣强肖张镇东李纸房村等40余处赏花地点,以“花期乡遇”“活力乡见”“健康乡伴”“乡聚过年”四大主题,设计6条“春观花”系列休闲农业旅游线路,为游客打造一场贯穿整个春天的沉浸式文旅“盛宴”。日前,“湖城春漫·衡水寻芳”之旅,成功入选河北省赏花线路名单。线路基本覆盖了衡水全域的赏花胜地,不止有花的“盛宴”,还可泛舟湿地听白鹭鸣春、寻幽梨园赏梆子风采,触摸丝网工业与自然的对话,感受武强年画拓印的斑斓,细品老白干酒香浸润的微醺……是游客“可游可学可带走”的衡水春游文旅IP。


2017年5月16日《衡水日报》


链上开花 四季常青


  阜城县霞口镇以牡丹种植园为依托,在做好赏花引流的基础上,与菏泽牡丹协会、洛阳牡丹花酒业有限公司合作,大力培育花经济新业态,成功开发出牡丹籽油、牡丹花蕊茶、牡丹花酒等系列牡丹产品,估算每亩经济效益在3万元至4万元左右(2023年5月16日《衡水日报》2版)。


  赏花经济之所以火爆,不全是赏花本身的功劳,还得益于巨大的“周边效应”共同促成。2020年4月22日《衡水日报》3版写道,衡水高新区东桃园村樱花园,种植樱花品种20余个,3万余棵,赏花期长达一个月,形成了以花海、文旅、采摘为主的新的产业模式,2019年带动全区乡村旅游人数达10.7万人次。


  聚焦“赏花+”新式玩法,美食集市、非遗展示、花海徒步、科普研学、农耕体验等融合业态花样翻新。枣强玫瑰文化节,农耕部落体验、玫瑰花DIY与香榭步道、花语玫园、花田喜事、玫瑰酒庄等特色节点沿赏花动线有序分布,巧妙串联起美景、美食、民宿,营造出“一步一景一消费”的文旅消费场景,极大地丰富了游玩体验(2017年5月16日3版);在衡水湖樱花节,春日市集人头攒动,行走的“有声图书馆”吸引大量小读者,让孩子们在赏花之余了解樱花生长过程,亲近自然、感受自然(2023年4月13日B1版)……


  花无百日红。“赏花经济”如何避免“昙花一现”?阜城云农生态玫瑰园的做法是,充分开发资源、做好产品深加工。他们自主研发了玫瑰精油、玫瑰面膜、玫瑰细胞液等化妆品和玫瑰花冠茶等9款花茶类产品,打造集研发、生产、深加工、营销于一体,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全产业链,带动周边上千户农民种植,每年人均增收5000多元(2022年6月30日B1版);杨屯的答案是,将特色美食、特色产品、配套服务融合在一起,经过多年发展,杨屯花海火锅、围炉煮茶、“油菜宴”限定美食、非遗市集、特色农产品展销、人面桃花园等配套文旅新业态已经成型,让“一季忙”变为“四季旺”。目前,杨屯村已经形成油菜花观赏、油菜籽榨油、油菜叶制作脱水蔬菜的产业链,油菜花茶、油菜花蜜、油菜花油等成为特色品牌产品(2023年12月19日1版)。


 2023年12月19日《衡水日报》


    春日的美景和芬芳让人放松身心,也为旅游和相关产业发展注入活力。赏花作为一种精神消费需求,蕴含着与其他业态互促相融的无限想象空间。如今,我市不断创新文旅消费场景、提升文旅消费品质,正在用一朵朵美丽的花朵做好“赏花+”文章,描绘着人民美好生活的新画卷。


记者手记


  “赏花经济”,有“颜值”更有“产值”。我们欣喜地看到,近年来,衡水市以农文旅融合发展战略为引领,引导各地将赏花或与非遗文化串联、或与美食相结合,或将民宿开进花海……让“赏花游”从单纯的观光变得更有体验感。更可喜的是,各地立足资源禀赋书写了延长产业链的新文章,先是花海引流,再是农产品深加工,实现从单一观景向全产业链延伸,真正做到让“赏花经济”好景常在。相信在多方培育下,“赏花经济”一定能够常开不谢、常开常新,为美丽湖城“锦上添花”。

浪漫樱花季

春风徐来 杏花开

桃园国粹

梨园骑行

畅游花海


领办人:韩雪 线索征集邮箱:hsbhbq2025@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