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事、国事、天下事,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近日,衡水中院民一庭许晓芬法官成功调解了一起赡养纠纷案件,用耐心与智慧,为当事人上了一堂法律亲情课,让冰冻的亲情重燃温度。
该起赡养纠纷中,被赡养人系四子女的母亲,年逾八旬近乎失明且多病,起诉四子女承担赡养义务。面对这一家庭矛盾,许晓芬法官深刻意识到,简单的判决或许能一时的“结案”,但无法“解纷”。秉持着“调解一起纠纷,挽回一份亲情”的理念,做好庭前准备工作后,许晓芬没有急于开庭,对簿公堂,而是走下审判台,走到老人身边,先耐心询问老人的要求,又走近四个子女,深入了解背后的矛盾根源。她深析“子欲养而亲不待”诗句,从家庭伦理、亲情纽带等多方面入手,对各方当事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经过许晓芬多轮耐心细致的调解,四个子女均表示愿意共同协商赡养方式并最终达成一致意见,让其母亲有生之年享受天伦之乐。
当日中午12时30分,四子女领取到调解书的那一刻,万分感谢许晓芬的温情调解,进法庭时直呼“法官”,离法庭时一口一个“感谢大姐”。当事人对法官称呼的细微变化,是当事人的切身感受,更是“如我在诉”工作理念最直接体现。两姐妹搀扶着母亲缓步走出法庭,两兄弟积极主动拎包拿水,相互交流的话语间流露出浓浓的亲情。
融通情理法,调解暖人心。许晓芬法官这一调解让司法有力度,更有温度,充分延伸了审判职能,准确把握了民生利益诉求,妥善化解了矛盾,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一步,衡水中院将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积极实践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如我在诉”的工作理念,通过法理情并用的调解模式实质性化解纠纷,用心用情办好民生案件,以能动司法守护社会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