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时节,万象更新。
在饶阳县留楚镇南善旺村,整洁干净的广场,宽阔的街道,生机盎然的智慧大棚,彰显着村民们敢作敢为、善作善为的精神面貌。这里人居环境路畅街洁,特色产业蓬勃发展,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愈发丰富多彩,绘就了一幅和美乡村的优美画卷。
扮靓乡村颜值 畅享舒适环境
走进南善旺村,映入眼帘的便是那焕然一新的墙面。“喷墙”项目为村庄披上了一件绚丽的外衣,2万平方米的墙面化作艺术的画布,成为美丽的艺术街景。一幅幅关于“乡村振兴”和“善”文化的作品,似在诉说着乡村发展的故事,又似在展现着村民生活的美好。
“这些喷绘都是村里自己人画的,我们村可是人才辈出啊。”南善旺村党支部书记史丙华骄傲地说。
沿着宽阔整洁的街道前行,不难发现这里的变化。原来狭窄拥挤的街道经过“护坡扩街”工程的改造,已然旧貌换新颜,变得开阔平坦,井然有序。这宽阔的道路仿佛是村庄舒展的脉络,连通着家家户户的幸福。
由垃圾坑改造而成的善缘广场成为了南善旺村的一张亮丽名片。广场那座镌刻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假山巍峨耸立,时刻提醒着人们乡村振兴的神圣使命。
广场上,老人们三五一群的或悠闲地晒着太阳、唠着家常;或手持钓竿耐心地等待着鱼儿上钩。“看,我钓上来一条大鱼!”一位大爷兴奋地指着身旁的水桶,里面的鱼儿活蹦乱跳,“今天中午这鱼炖上,肯定香得很!”大爷脸上洋溢着的笑容,比这春日的阳光还要灿烂几分。
400多棵新植的树木在善缘广场扎根生长,它们宛如绿色的精灵,为村庄增添了勃勃生机。新安装的30盏路灯,为村民夜晚的休闲健身保驾护航。
在村庄的各个角落,环境卫生工作也做得十分到位。
“门前三包”的长效制度,潜移默化间改变从前垃圾乱扔乱倒的陋习,形成了爱护环境、注重卫生、文明向上的农村新风貌。一位村民满脸幸福地说道:“现在村里变得干净整洁,环境好了,心情也跟着舒畅了许多。有了这个广场,大家平日里又多了个休闲聊天的好去处,我们对现在的生活可满足啦!”
发展特色产业 拓宽致富之路
“产业兴,乡村兴。”近年来,南善旺村以特色生态农业为发展方向,凝聚“铸”的合力,以产业促进农民增收,以党建促进产业发展,大力发展棚室种植业,揭开了产业发展的帷幕。
村里的蔬菜瓜果大棚里,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令人为之振奋。甜瓜苗在温暖的大棚里茁壮成长,嫩绿的藤蔓沿着牵引线奋力向上攀爬。
村民刘小娟是这片土地上一位勤劳的追梦人。今年,她流转了村里 290 亩地,把其中一部分精心打造成了大棚种植区。“这几年,看着身边的乡亲们靠着承包土地过上了好日子,我心里也痒痒,就想着试试。这不,今年第一年种甜瓜,就盼着能有个好收成,往后的日子也能像这甜瓜一样,越来越甜!”刘小娟脸上露出了质朴的笑容,那笑容里饱含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在饶阳县盛辉蔬菜专业种植合作社的智慧大棚里,更是一片繁忙有序的景象。工人们专注地忙碌着,精心呵护着每一株蔬菜。那一串串颜色鲜艳的西红柿挂满枝头,颜色诱人。“我们这儿的西红柿可都是有机蔬菜,绿色健康、营养丰富。”工作人员许燕介绍道。
一旁的架子上,摆放着许多小盆装着的绿苗,引起了众人的好奇。“这是采用‘荷兰模式’种植的西红柿苗,这种种植方式可先进了,能节土、节水、节约空间,还大大提高了产量和质量呢!”许燕耐心地解释着。
南善旺村的棚室种植产业,不仅为村民们开辟了增收的道路,还为周边村民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村里目前共有棚室360个,在建棚室70个,种植了新品种葡萄130余亩,种植西红柿等蔬菜150余亩,以新型农业产业助农增收,促进了农业生产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实现了“村强民富”,夯实了乡村振兴的基础。
持续移风易俗 丰富精神生活
乡村的美,是外在环境与内在精神的和谐共生。南善旺村在雕琢外在环境的同时,始终重视精神文明建设,致力于为乡村注入丰富内涵与灵魂。
南善旺村以党建为引领,通过“1+10”党员联户制度优势,以党员带头破解农村难题。移风易俗工作深入推进,文明之风吹遍每一个角落。
南善旺村始终践行与人为“善”的传统,邻里之间互帮互助,形成了和谐共处的社会氛围。每逢农忙时节,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完成繁重的农活;遇到红白喜事,全村上下都会主动帮忙,体现了深厚的邻里情。村民的“善”还体现在对居住环境的保护上。“村里进行人居环境整治活动,村民们非常支持,并且都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史丙华说。
在善心广场上的那一方百姓大舞台,已然成为村民的精神文化殿堂。每至演出,广场便人头攒动,热闹非凡。村民们怀着满腔热忱,将生活的感悟与艺术的灵感融入表演之中。演出曲目有河北梆子《野猪林》《范进中举》、京剧《铡美案》《白毛女》等,节目形式多样、精彩绝伦。
这些由村民自导自演的戏剧节目,犹如一扇扇通往艺术世界与文化历史的大门,不仅极大地丰富了村民的闲暇时光,更成为传承文化、弘扬美德的生动课堂。在一场场演出中,村民们增进了彼此间的情感交流与文化认同,村庄的凝聚力如纽带般越系越紧。
如今的南善旺村,正走在和美乡村的康庄大道上,它以优美的环境、蓬勃的产业、文明的乡风,书写着属于自己的幸福篇章,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理想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典范。
见习记者 李云龙 王红 王亚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