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将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大部署,宏伟的战略构想激荡着冀南大地。


  11年来——


  大广、京港澳、太行山三条高速公路拉近了邯郸与京津冀重要城市的时空距离;


  新兴际华、中船集团、中建材等42家央企在邯郸市设立分支机构及下属公司共计137家;


  11家医院纳入京津冀医联体名单,让群众不出市就能看得上大专家;


  环境就是民生。我市空气质量逐年改善,蓝天白云越来越多;


  ……


  邯郸这座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城市,正沐浴着协同发展的春风,演绎出一幅波澜壮阔的崛起画卷。



马大姐、京味坊、知时节等一批知名京牌食企在邱县投资建厂。这是邱县·北京食品产业园。邱县县委宣传部供图


  借力更发力,承接好非首都功能疏解


  几年前,北京康贝尔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在邱县投资建设的马大姐糖果和休闲食品项目,不仅实现自身加速成长,还带动京味坊、知时节等一批知名京牌食企在邱县投资,建成邱县·北京食品产业园。


  作为冀南地区的平原农业县,邱县发挥农产品资源丰富优势,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机遇,围绕打造京津食品企业生产加工基地目标,持续开展精准招商、产业链招商,推动形成年产值超120亿元的食品加工产业集群。


  这只是我市加快形成县域特色产业集群的一个缩影。不仅如此,永年高端紧固件产业和共享工厂、武安新材料产业等飞地经济产业园建设同样在加快推进。


  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是“牛鼻子”。我市积极对接京津、服务京津,全力优化承接平台,重点支持邯郸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发挥京津冀产业合作重点平台示范引领作用,先后建成国家火炬计划新材料产业基地、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等14个国家、省级发展平台。


  举全市之力,高标准打造优质承接平台。为推动央企引进落地,我市党政主要负责同志率先垂范招引项目,常态化带队赴京开展央企对接,及时掌握央企投资布局,开展精准招商;成功举办“央企河北行—走进邯郸”“民建企业邯郸行”等活动;市政府与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签署深化友好城区合作协议,推动两地优势互享、产业联动、创新发展。


  重点领域深度协同,发展优势不断叠加


  春节过后,“河北净菜”产销迎来忙碌时期。在位于经开区的南大堡蔬菜批发市场,各类时令叶菜品种丰富,菜源充足,来自各地的运输车辆在市场里穿梭,一片繁忙景象。


  商户胡光辉正在将新鲜叶菜打包装车:“这就是咱们邯郸本地的菜,要发往北京新发地,主要以香菜、菠菜、茴香、小白菜为主。这一车大概能装八九千斤,这些菜都是当天现割的,第二天早晨就到新发地。”


  “河北净菜”进京是河北省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对保障北京市场供应、促进“河北净菜”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南大堡蔬菜批发市场是全国规模最大的叶菜市场,运出的叶菜在京津市场占有率超过35%。


  “一盘棋”思维、“一张图”规划、“一股绳”合力。11年来,我市紧紧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重大历史机遇,在交通、生态、产业等协同发展重点领域率先突破,并加速转化为发展的强大势能。


  交通一体化,是协同发展的骨骼系统和先行领域。我市强化交通互联互通,高质量推动“四城同建”,“四纵六横”路网框架已经形成,邯邱高速公路、京武高速公路持续推进,长邯聊高铁项目纳入国家2025年谋划的高铁前期项目清单。


  生态环境保护,是推动协同发展的重要基础和重点任务。我市14家重点行业企业环保绩效创A、全省第一,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排名首次退出全国“后二十”。国省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首次达到100%,受污染耕地和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稳定达到100%。2024年我市完成营造林56.3万亩,修复历史遗留矿山3171亩。


  产业一体化,是推动协同发展的实体内容和关键支撑。我市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印发《邯郸市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建圈强链三年行动方案》,围绕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生物产业、数字文旅六大产业生态圈,打造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全国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城市、全国新能源示范城市,全面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有序对接、合理布局,邯郸产业承接、融入京津愈发精准——


  围绕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生物等主导产业,我市推进科技协同创新,鼓励企业与京津高校、科研单位开展科技合作,引进重大成果转化,邯郸中建材光电材料有限公司“大尺寸、高效率碲化镉发电玻璃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凯盛君恒有限公司“生物医药用中性硼硅玻璃包装材料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等成果转化项目完成验收。2024年,我市吸纳京津技术合同成交额为207.1亿元,总量位居全省第一。


  大名古城、广府古城等重点景区实现智慧化运行,响堂山数字展馆等3家单位入选河北省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培育试点。这得益于我市促进文旅融合发展,推进数字文旅产业生态圈建设。同时,不断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方便京津游客在邯出行,与北京盛威时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约建设邯郸旅游出行综合服务平台项目,整合旅游产业的全要素资源,建设完整的线上邯郸一站式旅游服务平台。2024年,京津游客占比11.88%,国庆假期京津游客占比14.06%。


  ……


  大胆探索,改革创新,邯郸协同发展之路越走越顺,越走越宽广。


  公共服务共享共建,释放更多民生红利


  “去北京来回路费开支不说,号也不一定能挂上。现在在家门口花几十元就能直接看病,方便又省钱!”在邯郸市中心医院的邯郸市天坛医院脑科中心,患者王某正在等待治疗。


  2024年,邯郸市中心医院与北京天坛医院签订“北京天坛医院—邯郸市中心医院建立京津冀医联体框架协议”,以医联体为依托,与天坛医院共建邯郸市天坛医院脑科中心,聘任北京天坛医院院长王拥军为名誉院长,以实施“银发工程”助力我市医疗高质量发展。


  京津冀协同发展,出发点在民生,落脚点也在民生。老百姓最关心的医疗、教育等涉及民生的公共服务也逐步破除地域藩篱,实现协同发展。


  截至目前,全市37家医疗机构与北京天坛医院、安贞医院等39家京津优质医疗机构签署合作协议66项,涉及20多个临床专科;京津冀优质名校在邯开展合作盟校123所,签订合作协议190个。


  京津冀人才协同发展再谱新篇。我市开展“十万学子进邯郸”就业行动,2024年累计举办21场省外巡回引才活动,在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举办专场招聘活动200余场。同时,积极开展京津劳务输出,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与天津市北辰区人社局、雄安新区等地签订劳务合作协议,建立劳务合作关系、工作会商机制、劳务服务机制、劳务维权机制。


  与此同时,我市持续创优营商环境,落实京津冀营商环境一体化发展合作框架协议,全面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服务效能,推进“邯郸办事不用跑”改革,全面推进政务服务“跨省通办”“一窗通办”。持续加强共享共建,着力破除各种显性隐性壁垒,我市实现了京津冀社保卡在交通领域的一卡通用,全面落实京津冀职称互认协议。


  ……


  11年京津冀协同发展,一系列改革创新带来了人们看得见的实惠,普通市民有了更多的获得感。


  未来,邯郸的每一天都是新的。我市将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精心培育发展动能,进一步加强与京津优质教育医疗资源交流合作,借助京津职业教育资源优势,推动三地校际间深度合作;大力推进科技协同创新,加快科研成果转化,推动雄安·邯郸创新研究院、军地协同科研创新成果转化基地筹备建设,搭建协同创新平台,吸引京津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完善协同创新人才体系,加快形成“京津研发、邯郸转化”新模式。


  站在新起点,携手同心,奋发向上,冀南大地激荡人心的协同发展故事还在继续书写。


邯郸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李艺璇


来源:邯郸日报


编辑:贾扬阳

来源:邯郸日报
原标题:共绘新画卷 逐梦新征程——写在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实施十一年之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