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五届九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在全市广大干部群众中引发热烈反响


自我加压 奋勇争先


以钉钉子精神推动各项任务末端落实


连日来,我市各部门单位认真传达学习市委五届九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并对照会议提出的目标要求研究贯彻落实举措。大家一致表示,要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按照会议部署要求,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把握好中央精神、省委部署和衡水实际的结合点,紧抓关键环节,以钉钉子精神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在衡水落地见效。


2024年,我市坚持把投资和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纲”,前11个月,省市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超全年计划,项目建设提质增效。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二级调研员石占贤表示,市发改委将把学习贯彻会议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牢固树立“追求卓越、铸造辉煌”目标,以“八争一做”为载体,全力推动发改工作争先进位、勇闯新路。实施投资项目全链条管理,逐项目落实招商引资、洽谈、签约、落地、前期、开工、入库时间表、路线图,确保完成全年计划目标。聚焦超长期特别国债、中央预算内资金、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领域,加强项目谋划储备,力争争取数量、资金额度实现突破。同时,在推动经济运行、营商环境、协同发展等重项工作上展现新担当、作出新贡献,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衡水篇章贡献发改力量。


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低空经济正成为培育发展新动能的重要方向。近年来,我市大力发展航空培训、航空研学、航空旅游等产业,2024年获批“河北省低空经济发展示范区”,低空经济产值突破20亿元,同比增长20.3%。


“会议多次提及低空经济,提出了争创全国低空经济示范区,为我们下一步工作指明了方向。”衡水通航产业发展委员会办公室主任何童表示,将围绕低空产业做大做强主线,坚持特色化、品牌化,以“低空飞行器及相关组件生产制造”和“低空智慧交通管理服务”为两大发展方向,全力实现“三大目标”,即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壮大产业规模、全面叫响低空品牌;同时,按照“统筹规划、龙头带动、配套集聚”的发展思路,主动拓空间、强招引、育产业,形成多点发力、多极支撑的低空产业新格局。


会议指出,要着力发挥创新引领作用,发展具有衡水特色的新质生产力。


医疗器械产业是冀州区的优势产业、主导产业、富民产业。近年来,冀州区立足自身禀赋,不断加大对医疗器械产业的投入和扶持力度,以招商引资、科技创新为抓手,大力推进延链、补链、强链,已逐步形成了国内技术先进、优势明显、多元合作的医疗器械和康复辅具特色产业集群,蹚出了一条产业兴、百姓富的新路子。衡水真意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振峰表示,将认真学习贯彻会议精神,强化创新驱动,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推动产品向高端化、智能化转型。同时,抢抓政策机遇,积极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等战略,深化产学研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吸引更多领军企业合作入驻,进一步做大做强产业集群,并不断推进集群数字化升级和绿色低碳转型,以实际行动推动冀州区医疗器械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2024年以来,我市园区招商引资主阵地、主战场作用进一步凸显。会议提出,要提高招商质效。坚持集群化发展、园区化承载、大项目带动、大企业引领,实施招商引资提质增效行动。


河北阜城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莫金雷表示,将锚定目标,铆足劲、挂满挡,持续大抓招商引资,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强化“项目为王”理念,面向京津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探索“一企建一园、一园带多企”的“园中园”模式。围绕构建“4+2”产业体系,找准产业定位,延链、补链、强链,进一步壮大产业集群。抓龙头,打造前进灯具、华兴服装、柯朗服饰等“链主”企业,进一步稳固王致和、东来顺、中恒食品等优质企业发展势头;强扶持,把培育和发展规上工业企业摆上突出位,探索建立规上企业“白名单”,深入了解各规上工业企业经营状况,及时给予政策、资金支持。


会议提出,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推动农业基础更加稳固、农村地区更加繁荣、农民生活更加红火。


饶阳县饶阳镇党委书记刘立更表示,要全面学习贯彻会议精神,立足自身资源禀赋,找准自身优势,进一步拓宽产业优势,挖掘文化底蕴,充分发挥故城村、端午村等美丽乡村示范带动作用,发展休闲旅游和都市农业等产业,打造特色名片。强化乡镇造血功能,积极探索谋跑争促、资产资源盘活、项目招商、壮大集体经济等增收渠道,持续推进党建引领合作社、乡村振兴衔接资金到村联户等工作,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保证。


“作为枣强复合材料产业龙头企业,恒润集团将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解放思想、奋发进取,争先进位、勇闯新路,以实际行动助力枣强复合材料产业发展,为实现全市高质量发展目标贡献力量。”恒润集团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董事长宋建国表示,将继续完善“龙头企业示范+研究院创新引领+多平台服务保障”联动机制,通过“建平台、重创新、聚人才、强合作、订标准、做示范、塑品牌、育产业、融要素、优服务”的“十位一体”协同发展模式,凝聚创新资源、培育新型人才、突破技术瓶颈、补足产业链条、塑造优质品牌,积极推动工艺装备升级、科技成果转化,增强产业新动能,激发产业新活力,为枣强复合材料产业发展探索新路径与新模式。


编辑:赵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