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衡水市把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作为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和“一把手”工程,与经济发展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同落实,聚焦企业发展所盼、群众生活所需,围绕优化市场、政务、法治、信用、要素环境,不断强化改革突破,切实打造衡水亮点,促进服务质量和效率全面提升,推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打造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推动“标准地+承诺制”2.0改革扩面升级,平均节约项目落地开工时间60余天。在全省率先探索照后许可“免申即办”改革,1000余位经营主体实现了许可证免申即办,企业快速准营。在全省率先开展“不动产+户口迁移”联办服务,将不动产登记和户口迁移落户两件事合并为一件事,实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开展“好房进万家”活动,以景县、饶阳县、安平县、深州市4个县市为试点,开创实施“先购房、后建制”业务办理新模式。开展“我陪群众走流程”“政务服务体验官”活动,通过用户感知直接感受政策“懂不懂”、流程“通不通”、服务“优不优”、体验“好不好”,切实将企业群众经常使用的高频服务打造成“好用”“爱用”的精品服务,推动服务流程优化、体验提升。
打造保障顺畅的要素环境。完善、推广衡水智慧金融服务平台,累计实现信贷投放约441亿元;科学编制年度土地供应计划,坚持“净地”出让,省级开发区范围内的新增工业用地全部实现“标准地”出让,基本实现“交地即交证”;组织87家企业参加开展科技成果直通车、对接交流会等产学研对接活动,开展科技政策宣讲培训22次,培训企业1120余家,提升了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大力开展“才聚湖城”行动,推进“衡水学子”回归扩面升级,着力打造“桑梓情 心永衡”学子回归品牌,推出“衡水引才新十四条”,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人才智力支撑。
打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全面推广“一业一查”监管模式,努力实现“无事不扰”,今年以来共进行“一业一查”部门联合抽查551次,减少检查1000余户次。积极推行跨区域远程异地评标,依托现代化信息技术,通过地市平台密切合作,实现了远程异地评标常态化,评标结果更加客观公正。专门面向中小微企业、集中采购的政府采购项目不再收取投标保证金,满足了企业降低投标成本的需求。筛选知识产权拥有量较大、保护需求强烈的30家企业作为重点企业,量身选派25名知识产权专员。
打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针对群众接诉即办诉求,扎实推进公安部门“局长信箱·接诉即办”工作机制,在基层派出所创建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室,采取“调解员+法律顾问”“调解员+心理咨询师”等会诊模式,防范和化解婚姻家庭矛盾纠纷;积极探索行政执法监督员和行政执法监督企业联系点制度,选定27名行政执法监督员和8个企业联系点;在衡水创新港设立法官工作站,零距离为企业提供法律服务,现场为多家企业细致解答合同纠纷、知识产权保护、诉讼服务等方面问题;全面推进法律援助扩面提质民生工程,目前为弱势群体提供无偿法律援助案件服务3458件、法律咨询6970次。
打造遵约践诺的信用环境。积极开展企业信用修复帮扶工作,今年以来协助企业在“信用中国”网站申请信用修复1100余次,特别是在滨湖新区成功完成河北省首例企业异常经营名录修复的“高效办成一件事”实例。持续开展“送信到企”行动,制定信用修复明白纸,实行“一处罚一告知”,确保信用修复“初审一日办”。加大信用修复公益培训活动力度,以培训会、座谈会和视频会等方式开展信用修复专题培训活动150余场,不断为企业营造守信知信的良好氛围。创新政务失信治理模式,规范招商引资行为,全面履行依法作出的政策承诺和签订的各类合同、协议。持续做好机关、事业单位和大型企业拖欠中小企业账款整治以及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通讯员 葛茂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