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冯丽娜 通讯员 李瑞森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近年来,景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始终把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根本追求,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快补齐师资短板,落实“双减”工作,促进学校教育提质增效,迈出全县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步伐。
围绕立德树人 着眼学生终身发展
“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我将遵守宪法和法律,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正确行使权利,忠实履行义务……”庄严的宣誓声环绕全场,这是4月30日河北景县中学成人礼的宣誓环节。随后,走过成人门、谢师恩、感谢父母……
多年来,景县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青少年儿童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育人之本,重在德育。景县始终把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贯穿全过程,确保办学方向不偏、焦点不散、靶心不变,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遵循教育规律,把好立德树人总方向,打好立德树人主动仗,拓宽立德树人新路径,教育引导广大学生立志、明德、成才,将立德树人落实在各科课堂教学中,浸透在校园生活各个环节。
“我们通过多种方式、不同维度加强德育教育。学校链接各方资源,开展公益讲座,组织各种公益活动和志愿服务,定期进行法治教育、社会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景县中学负责人表示。
文化阵地强德育、课堂育人树三观、日常管理促习惯、常规细则润人心、活动讲座当桥梁、公益志愿担责任、心灵驿站常解忧、文化长廊沁心脾……景县中学将德育作为常规,常抓不懈。教师通过课堂讲授道德知识、引导学生参与道德实践等方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校通过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常规管理、学生积分约谈制度、建立学生成长档案、每周“自律·习惯·成长·改变”主题班会等,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景县还在各学校广泛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以及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扎实开展“请党放心,强国有我”“新时代好少年·红心向党”“送法进校园”等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改善办学条件 加快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走进景县第五小学的校园,美丽的教学楼、宽敞明亮的多媒体教室、整洁宽广的操场映入眼帘。一年四季风景如画,春看碧树繁花,夏赏荷香满园,秋观古木落叶,冬望飞雪漫天……
这是景县提升办学条件交出的答卷之一。
近年来,景县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突出位置,加大教育投入,持续改善办学条件,各类教学用房、教学辅助用房、运动场地布局合理,教室多媒体设备配备齐全。景县二中、留智庙镇叶园小学、北留智镇靳庄幼儿园、王谦寺中学和龙华镇中学等一批学校的办学条件持续改善,促进了教育均衡发展。校园基础设施和环境改善的背后,是景县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生动写照。
为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成立于2020年的景县第五小学,依靠先进的教学基础设施,除开足开全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外,全面开展拓展性课程——学生社团活动。学校现有象棋、围棋、篮球、足球、古筝、合唱、轮滑、二胡等23个专业社团,并在此基础之上,全面启动“班班有社团,人人都闪光”的全员社团活动。
“我们以创办花园式校园、陪孩子幸福成长为目标,同时在学校内涵发展上下功夫,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努力成为家门口的好学校。”景县第五小学校长梁庆辉表示,自创办以来,学校先后荣获衡水市春季课间操“微改革”二等奖、衡水市新优质学校、衡水市绿色学校、衡水市国家安全示范性学校、衡水市“无废”校园、衡水市新型体校、衡水市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及“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特色学校等。
与此同时,景县全面实施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光明工程,完成了62所“互联网+明厨亮灶”学校食堂改造,育人氛围更加浓厚,环境更加优越。
加强队伍建设 推进师资力量全面发展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
近年来,景县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最重要的基础性工程,以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师德师风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为重点,重视老师培育,着力锻造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在景县梁集中学,无论是新教师亮相课、青年教师技能大赛,还是班组教研、青年教师座谈会,你会发现热情似火的教研团队一心扑在教研中,只为研究明白: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
近年来,梁集中学一直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工作中的关键一环,搭建教师培养体制机制,提升师德强化师能。良好的教风带来了良好的学风,全校师生拧成一股绳,形成了强大的发展势能。
“青年教师成长的意义在于他们不仅是学校教育的中坚力量,更是塑造未来社会的重要基石。我要做的就是搭建平台,捋顺机制,让每个老师有属于自己的舞台。”梁集中学校长殷海军表示,从初入校园的师德培训到备课评比,从听课评课的不断提升到业务考试的能力考核,再从新老教师“传帮带”到定期召开青年教师座谈会……梁集中学构建了“学、培、测、赛、研”一体化的青年教师培养机制,在整个教室团队中形成了“比、学、赶、超”的教育教学氛围。
为强师资,正行风,景县建立师德师风巡查制度,对全县中小学干部教师进行巡视巡查,严厉打击不良风气,严惩违规违纪行为;开展师德师风警示教育和师德师风集中学习教育活动,积极推进教育评价改革,持续进行“六个一”和“五查五看”活动,举办县级师德论坛和师德标兵评选活动,8名教师荣获市级师德标兵称号,促进了教师师德水平的提高。
为进一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景县创新教师培训模式,充分发挥教师进修学校职能,充分利用网络数字技术,组织开展教育干部和教师全员培训,实现了“双轮驱动”。通过线上线下双线培训模式,开展国培计划、省培计划和县级学科教师培训。
落实“双减”工作 促进学校教育提质增效
在科学的世界里探索求知,在书法的点横撇捺中感受古韵飘香、文化传承,在绘画的色彩里描绘心中的真善美,在运动中培养勇敢、顽强、果断的优良品质……为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景县黎阳学校打造53个项目、134个活动小组,涵盖了科技、手工、语言、音乐、美术、体育六大领域,每个兴趣小组都由专门教师指导,同时外聘专业教师授课,既满足了学生个性化需求,又培养了学生特长与兴趣。
自“双减”政策落地以来,景县统筹课上课下、校内校外、学校家庭六个维度,坚持“减轻负担”与“提质增效”协同发力,着力构建良好教育生态,切实提升学校育人水平,为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
“‘双减’不仅是政策的落实,更是一场教育观念与模式的深刻变革。新形势、新要求,需要有新思维和新办法。我们为学生打造丰富有趣的兴趣课程,让学生在参与中发现自我、丰富自我,为学生全面发展搭建广阔舞台。”景县黎阳学校校长王玉英说。除此之外,黎阳学校还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法治、环保、安全、心理健康、感恩及文明礼仪等方面的教育,每年会组织爱国爱党红歌比赛、演讲比赛、经典诵读比赛、轮滑校园联赛、学校运动会、训练千人团体操、百人篮球操、啦啦操、街舞、象棋舞等。
景县积极推进体教融合发展,实施中小学大课间体育“微改革”,激发了学生体育运动兴趣和活力。组织参加了衡水市“市长杯”足球比赛,获得初中女子组第一名,并举办了全县中小学广播体操比赛。
“孩子们作业负担轻了,睡眠、运动、实践的时间增多了”“学校课堂教学更高效,作业设计更科学,课后服务水平质量更高”……学生和家长的切身感受,展现出“双减”政策的成效。
打造书香校园 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处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在景县任重完小的读书会上,雷锋名言诵读声声入耳,震撼人心。
多年来,景县立足提升教育品位,始终把阅读作为立德树人、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重要途径,使校园成为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金钥匙”、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器”。
走进景县部分校园,走廊图书馆、走廊读吧、班级图书角等随处可见、随手可触。在这里,孩子们可以在任何地方以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自主放松,完全沉浸。除了时时可读、处处可读的校园阅读环境,丰富多彩、形式各样的阅读活动也让学生爱上阅读,涵养品格。景县任重完小以打造“书香校园”为目标,通过晨读、古诗词竞赛、讲故事比赛、我爱阅读——读书分享等一系列活动,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推动学校阅读常态化,以阅读增智慧、育人格。
“校报校刊是景县任重完小的特色之一,《任重完小校报》自2017年创刊一直坚持每半月发表一期,现在已经创办了第96期,校刊每年制定一册。教室、学校图书室、图书角均有摆放供学生阅读。”景县任重完小校长刘哲表示,学校把校报、校刊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阵地,内容丰富多彩,刊登新闻报道、好书推荐、阅读分享、师生的优秀作品和先进事迹等,展示学校的文化底蕴和特色,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让师生在阅读中感受文化的魅力,激发师生积极向上、拼搏进取的精神,极大活跃和丰富了校园文化,增强师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奋楫扬帆行致远,凝心聚力谱新篇。景县教育局局长曹路顺表示,景县教育系统将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确保教师“教好”、学生“学好”、学校“管好”,办好新时代人民群众满意高质量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