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增祥教授(中)在以岭德衡医院坐诊中


以岭德衡中西医结合医院是河北以岭医院的分院区。以岭德衡中西医结合医院消化科传承创新中医络病理论与脉络学说,并结合河北省名中医、河北省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刘增祥的多年诊治经验,不断完善中医治疗脾胃病的理论体系,提倡肝脾同治,形成了集理论优势、临床优势、科研优势于一体的“一疏、二调、三辨”为特色的脾胃病诊疗体系。


创新脾胃病诊疗体系


建立“三位一体”临证整体思维


“中医治疗疾病强调整体思维,即需要结合疾病特点以及患者个体情况等,全方位把控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这是一名成熟的临床医生需要具备的基本思维,也是中医治病取得良好效果的‘秘诀’。”河北省名中医、河北省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刘增祥在中医整体思维的基础上,结合临床脾胃病特点,以络病理论为指导,独创了治疗脾胃病的“一疏、二调、三辨”的辨证思维体系及独特的诊疗方案并应用于脾胃病治疗临床。


●“一疏”:疏肝和胃,调畅情志


在“一疏、二调、三辨”体系中,“一疏”是指在治疗时尤其侧重疏肝和胃。刘增祥认为,脾胃病中相当一部分病种,例如功能性胃肠疾病、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往往与情绪变化、情志失调等因素有关。对于这些疾病,单纯应用西药治疗往往不能起到较理想的效果,而且一旦遇到情绪变化很容易反复发作。


相对于西医,中医在治疗与情志致病因素相关疾病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中医认为“肝主疏泄”,疏泄的主要含义就是调节情志,且从五行属性上来说,肝属木,脾属土,按照五行生克原理,木克土,因此当人出现过度的愤怒、抑郁等情绪变化时,就会影响脾,导致胃痛、消化不良、不思饮食等脾胃症状。因此,刘增祥在治疗脾胃疾病时,尤其强调疏肝理气以和胃,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配合健脾、温中、降逆、助运等治法,能够有效改善症状。


●“二调”:调脾胃与调理心肺肾等脏腑相配合


由于人身是有机的整体,除了脾胃本身,其余脏腑都可能会对脾胃的正常运化造成影响。因此,“二调”是指在调理脾胃的同时亦要根据辨证关系同时调理其他相关脏腑。


心与脾可互相影响,脾虚运化不足可致气血不足使心失所养;而心气不足,气虚血瘀,也会影响脾的正常运化,故调心有助于脾胃病的恢复。


肺主宣发和肃降,这与脾胃的升降机能息息相关,因此宣肺也有助于脾胃的调理。


肾脏与脾胃的联系则更深,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脾虚中气不足或脾阳虚弱者必然会气血生化不足,影响对先天肾的滋养,因此调脾有助于补先天;另一方面,肾阳不足、肾气亏虚则不能温煦脾阳。因此,治疗脾胃病,也不可忽视对肾的调养。          


●“三辨”:辨病种、辨病症、辨病势相结合


刘增祥认为,“三辨”是治疗疾病所必须具备的三个环节。首先需要辨病种,即明确诊断;其次为辨病症,即发挥中医辨证施治的优势,根据具体症状、病情发展阶段、患者体质等因素明辨病机,分清寒热虚实,进行针对性治疗;再次为辨病势,即明确病势转归,准确判断病情的转归及预后,从而指导用药,整体把握不失偏颇。


切入病机防治结合


调治脾胃病避免复发


“一疏、二调、三辨”的辨证诊疗体系很好地发挥了在脾胃病治疗上的中医辨证优势,而且对于心脑血管病等内科疑难杂症也有很好的借鉴意义。“经过多年的临床验证,我们总结出‘一疏、二调、三辨’的诊疗体系,在治疗功能性胃肠病、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脾胃疾病方面疗效较为显著。”刘增祥表示,由于脾胃疾病与心理情志、饮食、药物刺激等多种因素相关,相当一部分病种在单纯使用西医药治疗时,只能改善,病情极易反复;而中医则能整体辨证,合理施治,治养结合,“已病治病,未病先防”,从而针对难治性或易复发的脾胃疾病能够较好地祛除病因、巩固疗效。


●功能性胃肠病:疏肝理气和胃,调节脏腑功能


功能性胃肠病也称为胃肠功能紊乱,从疾病名称就可以看出,这一类疾病经检查并没有发现有明显的器质性病变,但是受生物、心理、社会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患者又有较明显的腹痛、腹泻、反酸等不适症状发生。胃食管反流病、肠易激综合征等都属于功能性胃肠病。


对于这一类功能失调、情志不遂所导致的疾病,以岭德衡中西医结合医院消化科从临床中总结认为其病机多为肝胃不和、肝脾不调等,因此总结成方和胃降逆汤、柴术止泻方等,治以疏肝、理气、和胃,同时还可根据患者具体病情佐以温中健脾、制酸止痛、助消化、降逆、止泻等,针对烧心、上腹部胀痛、嗳气、呃逆、腹泻、肠鸣、畏寒等症状有较好的疗效。


●慢性胃炎:改善症状控制病情,预防癌前病变


慢性胃炎是受多种病因导致的胃黏膜慢性炎症,像多数脾胃病一样,慢性胃炎的发病与情绪刺激、心理压力较大、饮食不规律、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因素相关,因此,以岭德衡中西医结合医院消化科在治疗时仍从肝胃不和、肝脾不调、邪阻中焦等切入病机,认为情志不遂会导致肝气不舒,也是引起此类疾病的重要因素。肝气不舒、气机失和则可引起胃部疼痛不适、不思饮食、嗳气、消化不良等症状,因此在治疗时着重疏肝、和胃、健脾,临床总结验方胃病1号方、2号方等,调运中焦,效如桴鼓。


慢性胃炎主要包括非萎缩性(浅表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刘增祥表示,非萎缩性(浅表性)胃炎如果仅有轻微症状,或症状不明显,可以酌情通过食疗、调整生活饮食习惯等方式改善缓解;但如果诊断为萎缩性胃炎,则必须高度重视并接受治疗。这是因为萎缩性胃炎特别是合并肠上皮化生的中重度病变,有一定的癌变几率,有的往往已属于癌前病变,此时进行及时的干预治疗,有可能避免癌变等严重后果。


基于萎缩性胃炎对健康的严重威胁,以岭德衡中西医结合医院消化科将该病的中医药治疗作为临床科研重点,依据肝脾不调、邪阻中焦等基本病机并结合临床症状,在疏肝、和胃、健脾的治法基础上,加减组方,扶正祛邪、软坚散结,保护胃黏膜。由刘增祥在临床总结出的验方胃病2号方,不仅能有效改善萎缩性胃炎的症状,而且数例病例经胃镜、病理学等检查显示,损伤的胃黏膜得到修复,肠化生等情况逆转消失。“这表明恰当的中医辨证治疗能够有效预防癌前病变,从而真正实现‘未病先防’。”刘增祥表示。


●消化性溃疡:疏肝和胃培中,既温补又兼顾和络愈疡


消化性溃疡多位于胃和十二指肠球部,胃溃疡表现为餐后疼痛,空腹时好转;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则表现为空腹疼痛,饭后缓解。研究认为消化性溃疡与脑肠轴有关,简单来说就是当人在高度紧张或饮食不周或作息不规律时可导致大脑功能紊乱,经由神经系统传导,结果可导致胃黏膜或十二指肠球部黏膜损伤甚至糜烂,进一步发展即成为溃疡。中医认为消化性溃疡尤其是慢性消化性溃疡多与脾胃不足、中焦虚寒有关,因此治疗时需要疏肝和胃、健脾培中、和络愈疡,刘增祥总结经验自拟胃病3号方治疗消化性溃疡,不仅健脾益气,而且会根据消化性溃疡出血的情况,考虑到瘀滞的可能性,在方中会辨证加减予以温通化瘀、制酸止痛,能够更好地改善症状。


刘增祥教授(左)为患者诊疗中


此外,针对溃疡性结肠炎、胆石症、习惯性便秘等疾病,刘增祥指导以岭德衡中西医结合医院消化科团队,在张仲景经方等经典方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的病机变化及现代药理研究化裁组方,在临床也收获了较佳的治疗效果。例如参防肠安方、参连愈溃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健脾温中、清肠止痢,无论口服或是灌肠,均可有效治疗久痢;胆石症配合中医药治疗,如金虎利胆方疏肝利胆、清热解毒,能够更有效地帮助排石;功能性习惯性便秘常见于中老年正气不足、胃肠蠕动较慢或糖尿病引起的肠道血管神经病变,应用自拟“麻仁通腑汤”加减治疗这种便秘,既可泄热行气,又能润肠通便。


中医药与微创内镜相结合


改善症状提升治疗效果


“中西医结合是以岭德衡中西医结合医院的诊疗特色,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我们也深刻地认识到,将中医和西医的各自诊疗优势有机结合起来,对于包括脾胃病在内的多种常见多发病治疗能够起到1+1>2的效果。”刘增祥表示,一方面,以岭德衡中西医结合医院消化科在临床运用“一疏、二调、三辨”的独特诊疗体系,指导难治性或易复发脾胃疾病的治疗,治养结合,收到了较为明显的临床效果。


另一方面,以岭德衡中西医结合医院消化科不断探索发展,与前沿医疗技术“接轨”,尤其是在消化道内镜下检查及治疗方面优势突出,有效提升了临床诊疗效率及精准度。目前以岭德衡中西医结合医院消化科能够熟练开展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内镜逆行性阑尾炎治疗术、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消化道早癌筛查,这些新技术以损伤小、精准度高等优点,为更多复杂病情或高龄患者提供了治疗机会,从而更加有效地保护了生命健康。


消化道微创内镜相关技术不仅能治疗疾病,而且还可发挥较高的诊断作用。例如内镜逆行性阑尾炎治疗术是经肠道送入肠镜再开展治疗,因此该治疗方式还可同时为患者进行肠道检查,一旦发现有肠道息肉,即可切除。另外,溃疡性结肠炎仅靠症状无法准确诊断,此时内镜下的检查就有助于医生作出明确诊断。


刘增祥举例说:“胃肠道息肉是临床的常见疾病,在内镜下及时切除是目前的主要治疗方法。但有些患者息肉多发,或者在切除后息肉会重新生长,这个时候配合中医药调理干预就非常必要了。”中医不仅可以从胃肠息肉的病机出发辨证施治,调胃清肠、散结化瘀;而且针对息肉切除后可能会形成的溃疡面,予以综合调理,促进愈合,减少息肉再发率或降低其生长速度,从而干预复发。


将中西医各自的优势结合在一起,是以岭德衡中西医结合医院消化科在临床诊疗上的努力方向。接下来,以岭德衡中西医结合医院消化科将在“一疏、二调、三辨”诊疗体系指导下,中西医有机配合,继续深入钻研,更加有效而全面地守护脾胃健康。


文/图   高艳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