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市各地各部门深入开展学习教育
改进作风强根基 提质增效惠民生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衡水市各地各部门坚持真查实改,紧盯作风顽疾、群众关切和发展堵点,推动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改进作风、服务民生、优化环境的实际成效,以整改实效推动工作提质增效。
市市场监管局坚持问题导向、严的标准,不断促进重点工作有效落实。落实轻微违法行为免罚清单,协同推进信用修复“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助力经营主体提质扩容,上半年移出经营异常名录3903户。深入推进质量强市建设,推进13个县域特色产业培育创建“衡水优品”县域公共品牌。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上半年全市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5.46件,同比增长8%。严格食品、药品、特种设备、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深入实施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深化放心消费行动,有力维护市场秩序公平稳定。
市妇联将学习教育与为民办实事相结合,切实解决妇女儿童急难愁盼问题。打造全市首个楼宇政务服务站——政务服务进楼宇众成大厦站,开展就业指导、专场招聘等系列服务14场次,赋能服务营商环境巾帼行动提质增效。依托衡水公共实训基地建立巾帼家政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开展各类家政培训50场次,培训人员1200人次,带动就业200余人。在全市中小学校成立“湖小苗”爱心社62个,开展关爱活动330余场次,以务实举措回应妇女儿童关切。
枣强县人民检察院通过检察开放日、检察听证、12309热线、基层调研等形式,主动倾听民意、回应群众关切,推动学习教育与司法为民深度融合。紧盯基层突出问题,针对县域内部分非道路移动机械未进行信息编码登记、未定期进行排放检验等问题开展非道路移动机械专项监督,督促197辆非道路移动机械纳入平台监管。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持续开展“司法救助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专项活动,向3名当事人发放司法救助金2.5万元,助力其回归正常生活轨道。针对特定场所存在的食品安全隐患问题,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益心为公”志愿者作用,督促整改医疗机构食堂5家,切实将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福祉。
阜城县建桥乡坚持问题导向,结合日常监督、审计监督、调查研究、信访反映等方法,对照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作风建设的要求,深入开展自查自纠。截至目前,乡领导班子成员共查摆问题240条,年轻干部共查摆问题86条,新提拔干部共查摆问题35条,重点岗位人员共查摆问题13条。领导班子针对共性问题进行重点整治,不断推进系统整改、源头治理,促进了全乡各项工作的规范化、正规化、精细化。
桃城区文化馆将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服务民生的强大动力和务实举措,紧扣“文化惠民”核心,聚焦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创新活动形式与内容,常态化开设公益培训班、青年文化夜校,邀请专业人士举办非遗、书法、绘画等方面的文化交流活动200余场。拓展文化服务渠道与效能,依托节庆载体广泛开展文化进基层、送戏下乡等惠民演出活动,累计演出500场次,惠及群众超80万人次,切实把学习教育转化为惠民实效,为群众带来更优质、更高效的文化滋养。
枣强经济开发区聚焦企业发展痛点,以“办实事、解难题”为核心优化营商环境。创新服务机制,建立“企业吹哨、部门报到”模式,精简会议文件20%,减少重复性检查,推动党员干部深入企业一线;联合生态环境部门为63家企业127台叉车免费检测,消除46处设备隐患;提供“一对一”精准服务,为企业解决人才引进、汽车充电桩安装等个性化需求;联合多部门改善配套设施,修剪创业路沿线树木120余棵、消除电力隐患18处,为中小企业创业园安装2组红绿灯、维修6处现有设备,推动东外环路段维修改造项目立项,协调解决鑫星公司土地证办理问题,全力破除企业发展障碍。截至目前,已累计为企业协调办理各类实事37件,切实提升企业获得感与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