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在即,衡水内画艺术博物馆的“文化进万家 非遗过大年”非遗民俗精品展精彩启幕,衡水中国书画博物馆新年文化夜市火热开张,杜长荣书法工作室的书法家们写春联送福字忙得热火朝天,景县任雪青布雕画工坊创作了3米多长的布雕画“龙腾四海”喜迎新年,阜城刘建国、尤金水剪纸工作室推出系列龙年剪纸赠送周边居民……“名家邀你过大年”,与民同乐庆新春,衡水大街小巷弥漫着浓浓的节日氛围。



行走在湖城大地,烟火日常中发生的变化,是实实在在被感知到的。那是文化场馆触手可及的便捷,是可与名家零距离接触的激动,是自己成为文化活动主角的骄傲,是街角邂逅书画展的惊喜……这也正是我市全面推进公共文化空间建设,满足群众多元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鲜活写照。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名家是城市的财富。2023年以来,我市将建设文化名家工作室、公共文化空间,作为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打造中国式现代化衡水文化场景、推进文化强市建设的重要举措,充分发挥文化名家示范引领作用,常态化开展文化沙龙、艺术鉴赏、培训讲座、展览展演、志愿服务、研学实践等文化活动,将文化名家工作室建设为文艺创作的“能量场”、文化惠民的“新发地”、城市形象的“新名片”,让文化真正融入百姓生活。


坚持百姓视角

打造与群众共情共融共生的文化阵地


在桃城区刘贺明环境设计工作室,“木版年画传统文化体验”“生活中的新中式文化元素”“公共空间中的装饰美学”等一系列接地气的交流分享活动,成为深受周边居民和艺术爱好者欢迎的“爆款”;


探索虫蚀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参观各种虫蚀艺术品的制作流程和用途,认识虫子的分类和啃食过程……走进武邑县陈永顺虫蚀艺术工作室,百年的枣木、榆木、槐木等虫咬蛀蚀的枯木病株,经过冲洗、定型、打磨等十余道工序,加工成400余件虫蚀艺术品,让人大开眼界;



沁园社区公共文化空间聘请潘玉凤、刘俊玲、端木杉、罗扬升4位文化名家常驻社区,举办模特、合唱、朗诵、太极等文化培训辅导活动。近期还新增了家风家训内容,与社区“家风家训主题文化街”相呼应,让居民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熏陶教育,树立文明新风;


……


从城区到镇村,从街边到社区,群众的需求在哪里,艺术家就去哪里,公共文化空间的舞台就定位在哪里。


我市坚持把百姓态度、百姓视角贯穿始终,按照“建起来、用起来、活起来”的标准,把文化名家工作室“嵌入式”建设在街头巷尾、街道社区等百姓“触手可及”的生活圈,打造与群众共情、共融、共生的文化阵地。


2023年1月份,市委宣传部会同市文联、市文广旅局、衡水学院等单位,在深入走访调研、反复会商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了市区首批22个公共文化空间,并举行了授牌仪式。


这些公共文化空间因地制宜,分为两大类。一方面,对位置便利、可正常运行的名家个人工作室,改造提升、统一挂牌,组织名家按要求常态化开展文化活动。入选名家均具有文艺家协会国家级会员资格,为专业领域内领军人物或代表性人物,涵盖文学、书法、美术、摄影、舞蹈、非遗技艺、工艺设计等10余个艺术门类。另一方面,依托现有文化场馆,街道社区活动室、文明实践中心等,根据群众需求组织不同艺术门类名家入驻,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入选场所均有较好群众基础,有齐全硬件设施,周边群众有强烈文化需求。



2月份,我市创新开展市县“联创联建”,组织各县市区建设一批公共文化空间,引导当地文化名人入驻开展活动,市直文化部门提供培训指导。枣强县大营裘皮非遗传习所、武邑县观津书院、武强县世界乐器博物馆、饶阳县冀中导报展览馆、故城县董学园、阜城县荀慧生公园等一大批特色空间挂牌运行。在全市首批75个文化空间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后,6月份启动了第二批公共文化空间建设,扩面增量、提质增效,创建工作由示范带动转向全面推广的新阶段。


公共文化空间建设之初,便确定了就近就便、服务群众的原则,以及有标识、有名家、有简介、有制度、有活动的“五有”标准,严格筛选,精心打造。市委宣传部、市文联研究制定了《衡水公共文化空间管理办法》和相关规章制度,制发了活动信息台账,建立健全活动内容审核把关、活动消息提前发布、活动资料存档备案及群众评价反馈、年底总结考评等系列机制,确保有章可循,规范运行。目前,全市共建设文化名家工作室、公共文化空间350个,开展各类线上线下文化活动5300场,参与群众265万人次。


为群众搭舞台

构筑文化惠民“新发地”


文化的魅力不仅在于光鲜的外表,还在于深沉、厚重的内里。自挂牌以来,以文化名家工作室为代表的各类公共文化空间,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文艺宣传、“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双争”有我等主题,积极开展富有创意的文化活动,与群众相遇相融,教学相长,一批高质量文化成果相继呈现,为丰富群众精神生活增添了独特的人文风景。



张汝财一壶斋工艺品公司历时八个月绘制完成32件大运河文化景点系列内画作品,涵盖包括衡水在内的大运河全线重点沿岸城市,再现运河历史文化和沿岸城市风貌;


市文联组织文化名家以工作室为阵地,举办“激越·自在”张玉生绘画艺术展、张书琴书画作品展、烙画剪纸进校园及文化惠民演出、送福送春联等活动120多场;


衡水中国书画博物馆举办了“家园、生态、未来——千年丹青描绘诠释佐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水韵文华”“书画燕赵”等专题大展,以及读书万里行“诗词闯关”系列研学活动,书画收藏鉴赏家、馆长刘新岗开办线上文化艺术讲座直播40余场;


衡水湖、孔颖达公园的两个城市书房策划组织了“小候鸟”自然课堂、约‘绘’春天主题绘画、“走进盛世鸿儒孔颖达”研学实践、书香下午茶、新书分享会、阅见‘悦’美好、名家微讲堂、候店毛笔制作体验课等特色活动,活动日成为读书爱好者们向往的幸福时光。


……


大批文化名家成为文化惠民的“主力军”,公共文化空间成为文化惠民的“主阵地”。


与此同时,我市还注重发挥各类文化名家在临街及社区工作室的辐射带动力,支持他们以公益小课堂形式抓好“传帮带”,将数十年磨砺的功底和炉火纯青的技艺对群众倾囊相授,推动了专业艺术资源转化为社会美育资源,艺术的种子正渐渐开出绚丽的花朵——



每逢节假日,位于滏阳河畔的田茂怀虎文化博物馆便门庭若市,“走进水浒时代之武松打虎”“每个孩子都是小画家”“走进大师的艺术世界”等研学实践活动丰富多彩,吸引众多青少年踊跃参加,通过“参观研学+绘画写生+手作体验”,领略书画艺术的博大精深;


书法名家杜长荣、美术名家张玉生、摄影名家康同跃领衔的工作室常态化举办重点书法作者培训班、美术、摄影讲座,培训艺术骨干3500余人;市作协主席宋峻梁的工作室举办了“中国式现代化衡水场景文学创作漫谈”、第八届衡水湖诗歌节,组织作家诗人到文学大师孙犁故里、中共第一个农村支部纪念馆采风,并与三位青年作家签约定向培养;


深州市文化能人张占礼的“乡野梨园”文化大院每月农历初七、十七、二十七进行公益性演出,举办文艺汇演、宣传宣讲、票友大赛、手工艺品制作等各类文化活动,成为十里八乡的高人气聚集地,培养带动了一大批乡村文艺骨干;


景县新华书店公共文化空间推出“新华小剧场”,在表演老师指导下,孩子们通过演课本剧、情景剧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锻炼了语言表达和表演能力。


……


抬眼即见,闲步可赏,触手能及。我市积极组织文化名家工作室开展文化展示、手工体验、驻场演艺等多类文化浸润活动,以点带面传播文化符号,以人民为中心浸润艺术氛围,一个普惠城乡、星罗棋布的文化惠民网状格局正在悄然形成。


丰富艺术体验

为文化强市建设注入新动能


一个水晶壶,一支弯毛笔,凝神聚思,手随心动,勾描点画,方寸之地具千里之势,精美绝伦的内画技艺令永兴路小学的孩子们赞叹不已。今年以来,王习三内画博物馆举办“少年儿童社会实践营”“内画进校园”大师课,非遗民俗精品展、“让内画融入生活”“衡水内画传承人群技艺提升高研班”等活动80多场,推动内画艺术传承弘扬。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宋君杰近日格外忙碌,从“非遗直播”“古兵器古拳谱成果展”“非遗戳脚研学游”到“衡湖论剑演武大会”表演,到在小学设立戳脚传承基地,多姿多彩的活动让更多人近距离感受到非遗文化的魅力。



衡水职业技术学院立足推进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聘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内画名家黄双水,国家级非遗武强年画代表性传承人马习钦,国家级非遗深州形意拳代表性传承人张玉林,河北省民间工艺美术大师、剪纸名家秘青亚等,在学院设立名家大师工作室,对学生进行培训授课,打造非遗文化聚集区,拓展了文化空间新外延。


衡水有国家级非遗7项、省级非遗41项、市级非遗158项,传承人大都是文化名家、工美大师。我市充分挖掘这些宝贵资源,以文化名家工作室、公共文化空间为载体,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普及。国家级非遗手工刻铜传承人宋国柱传统刻铜艺术传习所,省级非遗铜胎画珐琅传承人张会芬工作室、市级非遗昊龙冷兵器制作技艺传承人王二兵冷兵器研究工作室等一大批文化空间,常年组织展览展演、研学实践、特色手工、制作流程体验、技艺培训传承等活动,让市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在开眼、动手、入脑过程中感受民间非遗的风采神韵,激起浓厚的学习兴趣和传承热情。


与此同时,通过跨界融合、资源共享,一个个高标准文化空间走进群众生活半径,合力绘就生活美、精神富的同心圆,为群众带来多重“文化+”新体验,也成为展示衡水形象的靓丽“新名片”。


刘现辉工作室打破单一门类的艺术壁垒,将民俗画与剪纸、扎染、动漫、皮画等艺术形式结合,并将民俗画刻印于衡水老白干酒瓶和各种创意摆件上,“一画多用”,实现了多种艺术形式的“跨界融合”。



衡丰社区积极探索建设“名家共享空间”,聘请市舞协主席郑广义、市音协副主席吴超、书法名家张占军作为常驻名家,常态化举办相关艺术培训。同时,依托“有声书墙”“朗读亭”举办亲子诵读、阅读沙龙、经典鉴赏活动,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大舞台举办各种文艺演出,“一室多用”,扩大工作室半径外延,最大限度提高了空间利用率。


去年暑期,我市宣传文化部门举办了为期100天的“民声夜色、艺彩风光、乐享生活季”活动,为群众搭建了自我展示的平台。郑广义舞蹈工作室、康同跃摄影工作室、宋君杰中国戳脚传习所、吴超音乐工作室的文化名家纷纷登台献艺,并结合群众演出进行艺术辅导。资深票友李丽华兴奋地说:“我们不仅在台下当观众,还能上台唱主角,更有机会现场接受名家的示范指导,真是太过瘾了!希望这样的活动越多越好!”



不久前,“双争”有我·唱响河北——“我的音乐我的窝”武强周窝村音乐大集以村民自编自演的“村晚”特色火爆出圈,网上浏览量达360万。导演郑广义感慨万千:“这些天吃住在周窝,和当地演员零距离接触,同周卫仓、韩强等“草根明星”成了朋友,深深体会到:金窝银窝不如走进老百姓的心窝,艺术家只有深接地气、扎根人民,才能获得不竭的创作灵感,创作出真正的精品力作。”


文化名家走出“象牙塔”,在与群众的互动交流中激发创作灵感,祛除浮躁之气,从心态上变成老百姓;老百姓在文化活动中焕发创作热情、展示艺术才华,在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上变成艺术家。文化名家与普通群众之间的双向奔赴、双向滋养、双向赋能,为衡水这座奋进中的城市播撒文化种子,注入文化活力。


一块块饱含了信任与期待的文化标牌,一位位艺高德正躬耕一方的文化名家,一处处焕发活力与魅力的文化空间,一场场有声有色、有形有影、可听可看、可品可赏的文化活动,正一点点提升着人们的艺术品位,改变着湖城的气质容颜。


如今,星罗棋布的文化名家工作室、公共文化空间,已成为最让湖城市民流连忘返的人气之地。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一个个触手可及的“文化圈”逐渐融入普通群众的生活,公共文化服务的阳光正洒满城乡。


通讯员王聪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