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墓志汇编》(上海古籍出版社)



高嬇墓志拓片


高琛墓志拓片


国风动漫《长安三万里》的热播,让观众梦回“大唐群星闪耀时”。影片中,一众诗坛“顶流”陆续登场,除了李白、杜甫、王维等,还有咱河北籍一位诗人,他就是高适。一时间,高适的籍贯也成了人们聚讼、热议的焦点,有河北景县之说,有河南洛阳之说,还有沧州盐山之说等等。那么,高适究竟是哪里人呢?


先看权威史书记载。《新唐书·高适传》写道:“高适,字达夫,沧州渤海人也。”《旧唐书·高适传》说:“高适者,渤海蓨人也。”两书所记不同,是聚讼争议的主要原因。那么,史书记载不同,就应该研究其他信史材料,考古文献应是不二选择。上世纪末,我开始研究高适的有关史料,并先后赴洛阳新安县铁门镇千唐志斋博物馆、洛阳关林石刻博物馆,以及各大石刻博物馆考察、搜集墓志资料。经过近十年的努力,最终得到三方高适家族墓志。这三方墓志是千唐志斋藏石《大唐前益州成都县尉朱守臣故夫人高氏墓志文并序》(高嬇)、千唐志斋藏石《唐故南充郡司马高府君墓志铭并序》(高琛)、《唐代墓志汇编》之《唐故朝散郎前太子左赞善大夫高府君墓志铭并序》(高岑)。墓志为当世人所作,且必须得到墓主家族的首肯,具有不可替代的信史价值,有重要的补史、证史作用。我国著名学者、南京大学教授周勋初认为,这些高氏家族传世墓志“可据以确定高适世系之所出”。


高嬇墓志开宗明义道:“夫人高嬇,渤海蓨人也。”继而写明其家族世系:“曾祖子囗,皇朝宕州别驾;祖偘,左卫大将军;父崇文,韶州长史。”需要说明的是,墓志记其父为崇文,而《旧唐书》记高适父为“从文,位终韶州长史”。为此,周勋初教授在其所著《高适年谱》一书中说道:“崇文即从文。”由此可证高嬇与高适为一奶同胞,渤海蓨县(即今河北景县)为其祖居之地。


接下来是高琛墓志。撰文者是当朝右武卫骑曹参军邢宙。家族世系是这样写的:“公讳琛字琛,渤海蓨人也……曾祖宕州别驾祐……大父左监门、右武卫大将军,平原威公偘……既剖符于延安,送题舆于太卤,用集于烈考崇德。公则并州司马府君之元子也。”按辈分,高适应是墓主的从兄弟。其世系所记与高嬇墓志同。


再看高岑墓志。高氏家族世系、籍贯写得更为清晰:“府君讳岑,字柳奴,渤海蓨县人也。隋左散骑常侍祐,公之五代祖。高祖讳偘,皇左监门卫大将军、辽东、陇右两道持节大总管、平原郡开国公、食邑二千户,赠左武卫大将军,谥曰威公……曾祖讳崇礼,皇云麾将军行左卫率府中郎将;祖讳元琮,皇遂州司户参军……府君则司户参军之元子也。”按辈分,墓主是高适的从侄。


由此可知,高适族人无论走到哪里,因官卜居何处,都把自己的祖居之地视为原籍。高适出生后没多长时间便离开渤海蓨县,先是随父旅居福建韶州,父母去世后又长期居住梁宋即今河南商丘、开封、睢阳一带。出仕为封丘尉不久,还在当地置了房产。但他始终自称“客居”梁宋,而不把自己看作河南人。但话又说回来,为什么高适对梁宋之地有如此深厚的感情呢?


西汉时期,梁宋是梁孝王刘武的封地。《史记·梁孝王世家》载:“孝王筑东苑,方三百余里。广睢阳城七十里。大治宫室,为复道,自宫连属于平台三十余里。得赐天子旌旗,出从千乘万骑。东西驰猎,拟于天子。出言跸,入言警。招延四方豪杰,自山以东游说之士莫不毕至……”其中就有枚乘、司马相如等汉赋大家。汉以后,诞生于梁宋、历仕南朝宋、齐、梁三代的江淹,是与鲍照并称的辞赋作家和诗人。正如鲁迅所说“天下文学之盛,当时盖未有如梁者也”。这个曾经的文化繁盛之地,对青年高适有着怎样的诱惑力,是可想而知的,以致让这位大唐才俊一住就是20多年,仅在宋州就创作诗歌69首。时高适尚未显达,创作于这个时期的诗歌,具有强烈的民本思想和批判意识。唐进士殷璠编《河岳英灵集》,收入高适诗13篇,大部是这个时期的作品。殷璠评论说:“评事性拓落,不拘小节,耻预常科,隐迹博徒,才名自远。然适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故朝野通尚其文。至如《燕歌行》等篇,甚有奇句。”也许,这种人文观照下的感情寄托,才是青年高适即使过着居无定所、与渔樵为伍的生活,也不愿离开这里的真正原因。


有学者说,《旧唐书》称高适为渤海蓨人,高适家族的先人亦自称“渤海蓨人”,所指皆为高适家族的郡望,至于祖籍到底为何地,尚难确定。何为郡望?即为众人所仰望的贵显家族。高适家族系出渤海蓨县,高适及族人无论身居何方,心中始终有难以割舍的家乡情怀和荣耀,这是刻在骨子里的,自己的根就在这里,即便身死,故乡仍是灵魂的唯一安放之处。所以,高适家族一直把“渤海蓨人”写在墓铭中。周勋初教授在《高适年谱》中也说过,乾隆年间杜甲等纂修之《河间府志》卷十八“考辨”曰:“高适诗辨:旧志因唐史,以高适为渤海人,然达夫诗云:‘我本渔樵孟诸野,一生自是悠悠者’,则达夫已久为梁国睢陵人,与蓨县远矣。”此说已为四库全书馆臣驳正。因高适屡言客寓宋中,新旧《唐书》亦言“客于梁宋”也。


面对高适祖籍的种种说法,周勋初教授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地方志中间有关于高适籍贯之记载,然道听途说,牵拽凑合,多不可信。其中“康熙年间马士琼、吴维哲等纂修之《南皮县志》卷一《图经·古迹》曰:‘高适故里在东南六十里,今名夜珠高家。’嘉庆年间潘锡恩等重修《大清一统志》采入此说,《天津府二·古迹》下云:‘高适故里在南皮县东南六十里。’按高适生时距此已有千载之久,前此志书于此一无记叙,故而此说不但于史无徵,且嫌突兀,疑出后人附会。”


目前已有史料证明,高适是北魏至东魏两朝明将蓨人高昂的后裔。据周勋初教授考证,明万历年间李梦熊、顾震宇等纂修《沧州志》卷八《诗》类载唐刘兼《寄高适书记》诗曰:“齐朝庆裔祖敖曹,麟角无双凤九毛。声价五侯争辟命,文章一代振风骚。醉琴自寄陶家意,梦枕谁听益都刀?补衮应星曾奏举,北山南海谁为高!”据此,周勋初教授指出:“则是以适为昂之后。高昂,字敖曹,见《北齐书·高昂传》。高昂为渤海蓨人,与高适郡望相同。《沧州志》以为适系高昂之后,似属可信。”据景县高氏墓群出土文物及《北齐书》考证,高昂为高乾之弟、高季式之兄,高翼之子。高翼死后,高乾兄弟为高翼大起封土。也有意见认为,今景县高氏墓群最大的墓冢为高翼墓。这就进一步佐证了高适原乡故里为今河北景县的史实。


广德二年(764年)正月,高适谢职剑南西川节度使,回朝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加银青光禄大夫,封渤海县侯,食邑700户。永泰元年正月乙卯(765年2月17日)去世,享年66岁,赠礼部尚书(正三品),谥曰“忠”。高适以其完美的人格和忠君爱国的情怀走完了他悲壮而又传奇的人生。他和他的先人一样,一生深爱着故乡蓨县,把卜居之地定位于逆旅“客居”的一个坐标点,他的这份情感寄托,在故乡人的心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已成为景县人民建设现代化国家和美好生活的历史文化基因。


作者:邓文华  编辑:李耀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