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晚,衡水“的哥”吴双进遇上一名离家出走的16岁少年,几经波折,将少年送至安全地点,并帮其与家人取得联系。吴双进的这单活用了5个多小时,车跑到近乎亏电,还不要车费,只因“不放心孩子的安全。”
当晚7时许,“的哥”吴双进接到打车软件派发的从衡水火车站到故城汽车站的订单,而乘客是一名16岁的男孩。“孩子,你这么小自己出门,家里人是否知道,放心吗?”吴双进多次询问,男孩表现出很高的警觉性,不愿多言。车驶出衡水后,男孩突然提出把目的地更改为枣强县贾庄村。这一异常举动,让吴双进越发不对劲,便追问了几句。没想到,孩子不但不回答,反倒非要下车。吴双进不放心男孩的安全,把车停在路边,直到看到男孩坐上另外一辆出租车才放心。
不料,在返回衡水的途中,吴双进再次接到男孩打来的电话。“叔叔,刚才那个司机把我放错地儿了,这么晚了,附近打不到车,您能来接我吗?”吴双进毫不迟疑地答道:“好的,别害怕,叔叔马上过去,咱们加上微信,你发定位给我。”“叔叔,我已经没钱了,给不了您车费。”“没事,你能再次给叔叔打电话,说明咱们有缘分,不给车费,我也要把你安全送回家。”
指针已指向22时,吴双进的车即将进入衡水市区,而且电动出租车显示续航里程只剩50公里,这些都没能阻挡他返回去接男孩。近一个小时后,吴双进到达男孩所在地,车灯发出的光亮照亮了黑夜,也照进了男孩的心。
为了给车充电,吴双进载着男孩来到枣强县大营镇寻找充电桩。但是,兜兜转转一大圈,没找到一处可以充电的地方。而此时,车上的仪表盘显示,只能续航20多公里。见状,男孩主动提出,“叔叔,你别管我了,把我放在大营镇算了。”“这哪行,你上了我的车,我就得负责到底。”临近深夜11时,空空荡荡的大街上不见一辆出租车的身影,无奈之下,吴双进想到把男孩送到最近的派出所,以保障他的安全。
走进派出所,男孩说出实情。原来,他来自北京,与家人发生争执后负气出走,来枣强县贾庄村找奶奶。看到男孩情绪平稳,联系上家人,吴双进才放心地踏上回程路。“进家门的时候都凌晨1点了,但孩子安全了,我也就能睡个安稳觉了。”
一单活用了5个多小时还不要车费。吴双进却轻描淡写地说:“谁家都有孩子,能帮就帮,心里踏实!”当“的哥”13年来,吴双进拾金不昧的事做了一箩筐,在他看来,这些举手之劳的小事,传递着衡水“的哥”的文明形象,更彰显着一座城市的文明高度。
记者手记: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吴双进眼中的“小事”平常却不平庸,正是无数个“吴双进”一样平凡却高尚的“的哥”“的姐”们,汇聚成了我们这座城市文明的流动风景。近年来,拾金不昧、乐于助人的出租车司机们不断涌现,成为媒体镜头的焦点,正是这种正能量的传播,让城市涌动文明新风尚,唤起更多的善念善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