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好局、优环境、抓落实、转作风”系列评论之二
营商环境是生产力,也是竞争力。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解放生产力、提高竞争力。
优化营商环境是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衡水落地见效的具体行动,是铺展中国式现代化衡水场景的重要举措,是提振市场信心、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的现实需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优化营商环境”,“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省委、省政府以前所未有的力度优化营商环境。从衡水实际来讲,我们别的优势并不突出,唯有创造一流的营商环境,才能打开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近年来,我市营商环境不断优化,但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我们一定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以实实在在的行动、扎扎实实的成效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衡水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驰而不息优环境,必须全面提升营商环境水平。要持续优化市场经济环境,落实好国家、省、市各项惠企帮扶政策措施,完善企业诉求快速反映和问题解决机制,加强对政策末端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快清理与企业性质挂钩的资质标准、产业补贴等规定和做法,清除各类招投标领域的隐形门槛,保障民营企业平等获得土地、能源等资源,做到公平对待、一视同仁。要持续优化政务服务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做实“三最”营商环境,推行市场主体登记“全域通办、异地联办、属地审批、就近通取”的全市域通办通取新模式,打造“15分钟政务服务圈”,推行企业拿地即开工、“不动产登记+电气暖”联动过户改革,用好“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局长接待日”等制度,让市场主体和广大市民依规办事不求人、方便快捷少跑腿。要持续优化金融服务环境,用好智慧金融服务平台,抓好金融机构与市场主体的有效衔接,引导各类金融机构用好续贷、贷款展期、调整还贷安排等方式,缓解企业资金压力,拓宽直接融资渠道,落实好企业主板上市前扶持政策,集中力量扶优扶强,推动上市企业数量和市值连年攀升。要持续优化法治服务环境,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推行“双随机、一公开”执法监管,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强政务诚信建设,依法保护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要持续优化民企发展环境,组织开展好“衡水企业家日”系列活动,通过企业家早餐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及时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
驰而不息优环境,必须全面优化创新生态。建设京津冀科技创新支点城市,就要全面优化创新生态,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让科技成果能够迅速落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要推动政、产、学、研、用主体贯通,人才、金融、土地、数据要素汇聚。要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大规模建设机遇,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用好“衡水科技谷”等协同创新平台,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在衡水落地转化,加快实现产业化、规模化、市场化。要积极营造有利于企业普遍技术进步的良好环境,继续推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普惠性政策应享尽享,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发挥好科技特派团作用,努力培育更多科技领军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单项冠军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好三年攻坚行动,在科技、产业、金融融合发展,创新主体培育,创新环境优化等方面持续用力,着力突破科技创新领域的体制性障碍和结构性矛盾,不断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构建科技与产业、金融、人才协同的“大科创”工作格局。
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让我们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更优的作风,推动营商环境迈上新台阶,为铺展中国式现代化衡水场景、加快建设经济强市、美丽衡水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