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年岁上涨,老年人的食欲可能会逐渐减退。小巧美味的零食可以在一日三餐外起到充饥解馋、补充营养的作用。但考虑到年龄、口腔状况与身体疾病等因素,“银发族”的零食在选择方面,又与普通大众零食存在着诸多差别。 


NO.1

迷茫 老人特属零食选择少


“我大毛病没有,牙口也好,就是有点反流性胆囊炎,每天早上口苦,要少吃甜食。”吴阿姨称,自己又比较爱吃零嘴,以前孩子给买过运动人群吃的蛋白棒、海苔脆片,价格都不便宜,“但觉得味道有点怪,不怎么好吃。”


今天在超市买完菜,巧克力货架上满眼的“燕麦黑米”“膳食纤维”“减糖零糖”引起了吴阿姨的兴趣。她将两包巧克力放进购物车,“吃这些,感觉是不是比较健康啊?”记者看到,其包装上有明显的“减糖”字样。


记者注意到,“新概念”巧克力分量普遍缩水,同时价格变得更贵。细看她选择的这款巧克力,普通版售价6.9元,减糖版售价10元,净含量仅为一半,价格涨了约3倍。以100克衡量,普通版能量为2222千焦,减糖版为2105千焦,差别微乎其微。


上了岁数,血糖没有问题,牙有假的也不影响吃喝,吴阿姨在零食方面不太控制。“就是有时候不留神吃多了,就没有胃口吃饭了。”


随机询问十余位老人,记者发现对待零食大家普遍比较迷茫,怕买得不好。


若本身患有慢性疾病,在吃的方面更会有所局限。一位大爷患有糖尿病和脑梗,平时顶多吃点黄瓜和西红柿。他坦言自己也会嘴馋,但没办法,“都得病了,还不忌口啊?”还有个别老人对零食抱存“不健康”的印象,认为有包装的食品不好,都是添加剂。而当询问如果有零食对身体有益,又能保证口感,大部分老人均表示感兴趣,愿意尝试。


NO.2

问题 零嘴儿噱头多标准乱


“我们都在一个区域,不分老人孩子,具体的您自己看吧。”记者在线下超市咨询店员时,基本无法得到关于“老年零食”的推荐。有的店员会问,“是要买保健食品吗?”或直接指向奶粉、藕粉、黑芝麻糊等货柜。


“爷爷没有牙,又不喜欢戴假牙,求软软的零食”“姥姥不吃肉蛋奶,买零食好难啊”……除了老人亲自选购,还有不少晚辈会为家中老人采买一些零食,表达孝心,但挑选起来同样并不容易。社交平台上,围绕老人零食的讨论度很高,也存在颇多争议。


一篇关于适老零食的推荐帖下,积累了超过3万点赞与2万收藏,以及近千条评论。经常上面有网友推荐了老人爱吃的果冻、饼干、面包等,下面又被其他人指出“果冻滑溜溜的容易发生危险”“该款饼干使用棕榈油制作,质量较差”“面包用的人造奶油,含有反式脂肪”“保质期太长,有大量防腐剂”……


在网购平台以老年零食作为关键词搜索,排在前列的以蒸烤烘焙类点心、面包、蛋糕等商品为主。一款黑米糕以“无蔗糖”作为宣传,但配料表中“大米粉”排在首位,麦芽糖浆,食用葡萄糖分列四、五位,显然不像广告语所称,可以“大快朵颐”。


相较老年零食,婴幼儿辅食零食和低热量减肥零食的界定与发展显得更为成熟。相关话题评论区中,不时出现考虑在它们范围内为老人挑选零食的建议。


NO.3

建议 消化差可选婴幼零食


“目前的市面上,我没太有印象见过专门针对老年人身体特点研发、做得比较出众的零食类产品。”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红认为,老年人选购零食,更多还是要了解一些常识后,再从自身情况出发进行判断。


范志红称,从饮食行为上来看,老人适当吃一些零食没有问题。一方面可以获取进食的愉悦感,又能提供一定的营养素。“尤其对于偏瘦的老人,通过三餐外的零食补充一些能量,不容易出现少肌症的问题,是有好处的。”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系教授马冠生强调,无论老人自己购买还是子女代买,都要会看食品标签进行选择,以少油、少盐、无糖/少糖为核心。尤其对于患有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选择零食时更应注意其中糖、油、盐的含量。


如果能嚼得动,坚果是比较好的选择。枣、杏干、葡萄干等各种冻干类零食营养价值也比较高。老年人需要充足的动物性食物及优质蛋白质的摄入,选择零食时可以适当考虑蛋白质含量。


对消化不太好的老人来说,经济条件允许前提下,选择婴幼儿零食是个不错的思路。


马冠生提出四条原则:少食多餐,一次不要吃太多;种类尽量丰富,零食(加餐)的食物与正餐互补,避免单调重复;晚上睡觉前一小时不建议用餐,以免影响睡眠;餐后/吃零食后应及时刷牙漱口,保护牙齿健康。


编辑:刘燕


来源:燕赵都市报
原标题:标准乱,选择少 老年人零食不好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