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衡水市公安局桃城分局康复街派出所成功阻截一起冒充“防疫人员”和“公检法”实施的网络电信诈骗案件,为市民挽回经济损失100余万元。

7月16日下午,家住衡水市区的王女士接了一通电话后精神高度紧张,此后,她一直握着手机与自称北京市公安局“民警”保持通话,接受对方的“讯问”。与此同时,康复街派出所接到警情指令——王女士极有可能正在遭遇网络电信诈骗。办案民警闻警而动,后经多方找寻,终于在其居住地附近的一家银行找到了正在准备汇款的王女士。“快停止汇款,对方是假民警,你被骗了!”民警“抢先”骗子一步,制止了王女士汇款的举动。随后,民警详细向王女士讲解电信网络诈骗的常用手段。听完这些,王女士恍然大悟,“我果然遇到了骗子,对方使的招数满满都是套路。”

原来,当日下午,王女士接到了一通以“00”开头的来电。电话一接通,一名自称“北京防疫”的工作人员就报出王女士的姓名、电话、身份证号等信息,并询问她近期是否去过疫情中高风险地区,按照规定要求其应在北京进行隔离。尽管王女士否认了这一问题,并坚称自己最近一直在衡水,未出过远门,但对方仍旧不肯“放弃”。“他说我的身份信息应该是被他人盗用了,需要我接受北京警方的‘调查’。”王女士说,很快,一名身着“警服”、自称北京市公安局“民警”的人添加了她的微信,并打来视频电话。“她让我拍摄身边的环境,确认我周围没人后,给我发过来了一张‘受案回执’,还说我的身份确实被人盗用,我目前涉入了一起洗钱案中。”“民警”的这番话让王女士顿时六神无主,“他说需要我进行资金审核,让我把存折里的钱取出来,汇入警方指定的安全账户中。”王女士听后信以为真,急急忙忙赶到银行准备汇款,这才有了后面民警劝阻的一幕。

“一开始的防疫调查让王女士完全放松了警惕,骗子正是通过这通电话攻破了她的心理防线,使得她在环环相扣的场景下失去了抵抗能力,这就是典型的情景催眠。”民警提醒市民,小心骗子利用社会热点事件“做文章”,“无论是哪种诈骗类型,只要涉及到汇款、转账以及索要银行卡账号、密码的都别予以理会。”民警再次告诫市民,“公检法”工作人员不会电话办案,更不存在所谓“安全账户”“资金审核”,也绝不可能通过电话、网络告知涉案人核查资金、下载App或提现转账。市民应保护好个人信息,不随意透露银行卡号、密码及短信验证码等,以免上当受骗。此外,“00”数字开头的、“+”号开头的多数属于一些境外诈骗电话,市民若看到这一类电话,应果断挂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