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促孩子时我们会说,“快点,快点”,应对孩子的催促时我们会说,“马上,马上”。晚上睡觉前会说,“已经很晚了,要睡觉了”。早上起床前会说,“快起床了,都7点了”。辞旧迎新时,我们会说,“你又长大一岁啦!”……我们跟孩子交流的大多数话语里都包含时间的概念,尽管很多时候孩子都是充耳不闻的,但是在日复一日来自周围的提醒中,他们最终会理解什么叫时间,形成有规律的生活。或者说,成功的教育就是从被动地接受别人的时间安排到形成自己对时间的主动掌控。


时间本身也是一个丰富的题材,数学、艺术、物理、文学乃至科幻都在用自己领域的知识解释时间。从出生的那一刻,我们就与时间接上了头,此后要用一生的光景来调整对它的感知。小时候时间很简单,约等于墙上的钟,到点了就可以下课,放学,过暑期。长大后才发现时间是个谜,时而快时而慢,总能牵动与记忆和未来有关的故事。再精准的时钟也无法统一我们对时间的感受。


愿每个孩子,每长大一岁,就会多一点对时间的主动掌控。以下为本期书单。



孩子眼中的时间,与他无关,只是大人手中的指挥棒


孩子通过直觉和游戏来获得时间感,接下来的四本书你将看到四个有趣的故事,每个故事里的孩子都对时间有自己的理解,却独独不是时间在物理上的那个解释。


《四点半》,[韩] 尹石重 著、[韩]李昤庚 绘,苏茉 译,接力出版社,2015年4月。


这本书来自韩国儿童文学作家尹石重在1940年创作的童诗,讲的是一个充满童趣的故事。一个小姑娘的妈妈要她去商店问问现在几点了。老爷爷告诉她现在是四点半了。可在回家的路上,小姑娘一会儿看小公鸡喝水,一会儿看蚂蚁搬家,一会儿又蹦蹦跳跳追蜻蜓,等回到家时太阳已经落山了,她跟妈妈说,“那位老爷爷说,四点半”。


《弗朗索瓦与消失的时间》[法] 克里斯蒂娜·诺曼韦勒曼 著,[克罗地亚] 薛蓝·约纳科维奇 绘,徐素霞 译,新蕾出版社,2020年6月。


弗朗索瓦和所有的小孩一样,总是嫌时间过得慢。有一天,他得到一块神奇的魔表,可以把时间随意快进到他喜欢的时刻,于是他用魔法手表跳过了数学课,把两段课间休息时间安排在一起;他还快速来到母亲节这一天,把礼物送给妈妈,可是他发现大家聊得很开心的话题他却听不懂……原来许多有趣却不一定有结果的事情就藏在那些他觉得漫长又无聊的时光中……


《我的一星期》,[法] 米莉·卡布罗尔 著,[法] 阿梅莉·格罗 绘,郑宇芳 译,巴亚桥 | 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17年12月。


一星期是七天的24小时吗?“熊孩子”可不会这么计算。她的星期一是把浴缸里的水弄得到处都是,因为她要反击围攻她的鲨鱼和潜水艇;她的星期二是把花园里的花连根拔起,用来藏她的宝藏;她的星期三是把所有的玩具都翻出来撒得到处都是……在没有限制的情况下孩子会把所有时间都用来想象和探索,却也因此把家里搞得乱七八糟。焦头烂额的爸爸妈妈应该怎么做呢?


《再过10分钟就睡觉》,[美]佩吉·拉特曼 著/绘,蒲蒲兰绘本馆 |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11年9月。


爸爸说还有10分钟就要睡觉了,但小男孩还沉浸在自己的故事空间里。在爸爸的倒数声中,他一边刷牙、洗澡,一边玩得不亦乐乎,等待着他的一大车队的动物朋友们来光临他的房间……他可不在乎10分钟是什么,只是不得不把他的故事控制在爸爸有节奏的催促中。



大人眼中的时间,是孩子终要学习的世界运转的秩序


从教孩子认识时钟所指向的具体时间,到完全理解“一寸光阴一寸金”的道理,学习世界运转的秩序是从童年一直延续到成年的功课。


《揭秘时间》,英国尤斯伯恩出版公司 著,谢沐 译,接力出版社,2017年12月。


这是一本教孩子认识秒,分钟,小时,日,周,月,年的翻翻书。1秒钟有多长?分针在表盘上旋转一周需要多长时间?12小时制和24小时制如何换算?等等。书里设计了超过125张翻翻页,在游戏中引导孩子学会度量时间。


”揭秘时间”在互联网上有很多类似的书,这是“尤斯伯恩看里面”系列中的一本,是英国尤斯伯恩出版公司出品的经典科普翻翻书,自2005年开始,这一系列已陆续出版50余种,曾荣获英国地理学会银奖,入围英国皇家学会青少年图书奖等多种奖项。

《时间的珍藏》,[日] 饭村茂树 著,姜薇 译,浪花朵朵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8年11月。


这是一本科普摄影图集,按照时间顺序排列,真实地记录了季节的更替中,动植物的生命变化特征。蝶是怎样破茧成蝶?秋蝉如何羽化?蜗牛是怎么移动的?枫叶为什么变红?……每一天看起来都一样,但是时间每天都会给生命留下一些印迹,把这些印迹收集起来便能更直观地抓住“看不见”的时间。


《世界这一刻 : 带你环游24时区》,[美] 吉娜·卡斯科内/布里尼·维拉姆斯·谢泼德 著,[西] 奥利维娅·贝克曼 绘,钟煜 译,启发文化 | 河北教育出版社,2021年9月。


这本书展现的是在同一个时刻时,世界上的24个时区中正在发生各种精彩的事情,左右两幅画上的事物和人们的穿着形成鲜明对比,帮助读者理解地球上的时差,不同地区的习俗、著名建筑以及当地居民最富有特色的生活方式。



《一生中的每件小事》,[法] 布律诺·吉贝尔 著/绘,陈祎 译,少年儿童出版社,2021年8月。


生活由许多件日常小事组成,若把重复做这些小事所花掉的时间加起来,就很“恐怖”了。这本书假设人的寿命是90年,那么一生中有30年的时间都在睡觉,要用1年多的时间上厕所,用快6年的时间吃饭,用近1年的时间来通勤……却只能吹90次蜡烛,拥有4692个周末,在学校里度过2040天……时间之于我们究竟是太多了还是太少了?



《我等待……》,[意]大卫德·卡利 著,[法]塞吉·布罗什 绘,谢蓓 译,接力出版社,2009年9月。


这本书采用了像长长的信封一样的装帧形式,用一根红线串起人生的不同片段。人们对时间的感知是五味杂陈的,小时候等待快快长大,等待临睡前的吻,等待周末……长大了等待爱情,等待电影开场,等待自己的宝宝,……中年以后等待孩子的电话,等待有人按响门铃……这一生的等待背后是我们对时间的无可奈何吗?


题图来自启发文化出品的绘本《世界这一刻 : 带你环游24时区》。


编辑:李耀荣

来源:新京报客户端
原标题:孩子眼中的“时间”和父母眼中的“时间”有什么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