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鸦在古人眼中是可爱的鸟类,有不少关于乌鸦的传说。


乌鸦是聪明的,它能借助别的因素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这是其它动物所不能及的。除了那个大家都熟悉的“乌鸦喝水”的故事,还有一个比这更早的传说。


在春秋战国时期,有个人叫公冶长,能懂鸟语。一天,他正在山里砍柴,一只乌鸦对他喳喳叫个不停,原来乌鸦告诉他:“公冶长,公冶长,南山有只狼,咬死一只羊。你把狼赶走,羊肉嫩又香。你吃肉,我吃肠,请把羊肠挂到树枝上。”公冶长跟乌鸦奔去,果然如乌鸦讲的完全一样。你看,乌鸦是不是很聪明?可以让人帮他做事。


乌鸦还很有情有意,很讲孝道,成语“乌鸦反哺”就是明证。使用这个典故现知最早的是《魏书▪邢峦传》,邢峦想辞官,理由就是“乞归侍养,微展乌鸟”。久负盛名的李密的《陈情表》中也有这个话,李密为了照顾祖母,不肯出仕,向司马炎说道,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鸟鸦还被视为光明圣洁之物。古人认为,太阳中有三足乌,月亮中有白兔,故称太阳为金乌,称月为玉兔。如晋代左思的《吴都赋》中就说“笼乌兔于日月,穷飞走之栖宿”。《全唐诗》中也有“金乌长飞玉兔走,青鬓长青古无有“之句。成语“乌飞兔走”,说的就是日月的运行。此外,还有乌蟾(指日月)、乌轮(指太阳,日圆)等说法。


乌鸦很有灵性,古人认为乌鸦能预报吉凶。汉武帝时的东方朔就写过一本书,名为《阴阳局鸦经》,说的就是如何根据鸦的叫声来辨别吉凶。在古籍中这类记载还不少。如南朝宋的临川王刘义庆因得罪了文帝被废,正在他惶恐不安怕被杀头时,他的侍妾听到了乌啼,说灾难过去了,一切将化凶为吉,果然第二天圣旨下来,他被赦免,官复原职。刘义庆高兴地写了一首词曲,取名《乌夜啼》,这就是后来词牌《乌夜啼》的由来。唐人白居易亦有诗曰:“此乌所止家,家产日业丰。上以致寿考,下可宜田农。”宋人洪迈在《容斋随笔》中也说,北方人把乌鸦的叫声当作喜事的征兆,说明乌鸦是灵鸟,已深入到民俗中。


不知后来乌鸦为何成了人们的讨厌之物,帮牛郎织女搭桥的乌鸦换成了喜鹊(《全唐诗》宋之问的诗说的是乌鹊桥),报喜的也成了喜鹊,不仅如此,乌鸦还成了反派,什么“天下的老鸹一般黑”“乌鸦嘴”等等。大概是黑白两道更吃香吧。一笑。


作者:桃源里人  编辑:李耀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