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来一声笑,情开两扇门,乱世风云乱世魂……”2001年,由郭宝昌执导,斯琴高娃、陈宝国、刘佩琦、蒋雯丽等主演的电视剧《大宅门》热播,成为当年家喻户晓的经典之作。2017年10月,京剧《大宅门》应邀参加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原作编剧、导演郭宝昌和80后青年戏曲编导李卓群携手完成了《大宅门》的京剧化重塑。11月3日,阔别上海舞台四年的京剧《大宅门》将在东方艺术中心回归。这部凝结着郭宝昌70年京剧情缘和京剧界老中青三代创作者的新编剧目,将以京腔京韵的方式再现气势恢宏的家族画卷。



《大宅门》是郭宝昌数十年心血之作,曾经历三度剧本被毁,终被搬上荧屏。戏曲改编影视剧并非易事,尽管原剧中大量京剧元素为改编提供了便利,但原作宏大的故事结构如何浓缩在两三个小时的戏曲演出中,编剧的取舍与切入角度尤为关键。


在郭宝昌的启发之下,李卓群将京剧《大宅门》的视角聚焦在济南府花魁杨九红身上,以这个一辈子没能踏进大宅门,却始终与之有着千丝万缕关联的女性视角讲述大宅门的故事。这段剧情也是原作中最具戏剧张力的段落之一,“以杨九红这样一个出身与白景琦不相称的女性视点出发,看中了她无限接近大宅门,但没有走进大宅门,最终没有被大宅门正式接纳的特殊性。在她眼里,大宅门是另一片天。”全剧流转于济南畅春园、穿城街巷、京城白府、前门胡同、火车站等场景,四场戏贯穿情感上的四季况味,最后以戏曲舞台上较少见的开放式结尾留给观众余味。这出创新的京剧《大宅门》首演即获好评,创下近年新编戏曲作品的首演票房纪录。


“戏曲是戴着镣铐跳舞的艺术,其艺术方式与迪士尼动画电影有几分相似,大多故事结构并不复杂,但情节和人物十分饱满,在恰当处会以歌舞作为填充。”在李卓群看来,传统戏曲想要把握市场、做出符合观众审美和口味的好戏,应与现代意识接轨,并从立意上进行创新,做“对得起祖师爷、赶得上潮流、经得住票房”的新时代京剧。


“京剧只有和年轻人接轨,才会进步。”郭宝昌也认同这个理念。2013年,李卓群以小剧场京剧《惜·姣》在业内一鸣惊人,此后接连推出《碾玉观音》《春日宴》《好汉武松》《人面桃花》等小剧场作品,让郭宝昌留意到了这个年轻人的才华。郭宝昌曾为《惜·姣》击节叫好,“本子写得太好了!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颠覆了传统。京剧需要的是时代价值观的注入,要赶得上时代。”一老一青因戏结缘,他们有着同样的观点——“做传统文化,得比传统文化更传统;做创新,要比时尚人群更时尚”。



秉承传统与创新兼收并蓄的理念,京剧《大宅门》在舞美、音乐、唱腔、服装等方面都有别于传统戏曲。除了尽可能多展现京剧表演技法外,全剧还巧妙借用了其他艺术样式的呈现方式,如剧中音乐结合了电视剧原声旋律和京剧传统唱腔板式,人物造型结合了传统京剧服饰形制、清末服饰元素和当代审美潮流;剧本唱词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编创,不刻意雕琢词句,“俗中见雅,雅俗共赏”,“歌舞演故事”的戏曲美学原则贯穿全剧,年轻人中有较高认知度的好妹妹乐队还为该剧创作了推广戏歌《人间难得有情人》。


京剧《大宅门》创作班底除导演郭宝昌、服装造型设计蓝玲、作曲朱绍玉外,大多都是“80后”。首轮演出之后,制片人曾统计,观众中,年轻群体所占的比例超过七成。正如郭宝昌所希望的那样,这是一出“演给年轻人看的戏”,既回应年轻观众的需求,也为京剧艺术传承增添新的动力。


编辑:李耀荣

来源:上观新闻
原标题:《大宅门》搬上京剧舞台,81岁郭宝昌:用年轻人的方式,做年轻人喜欢的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