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横口,行政隶属井陉县秀林镇,有1000多年历史,保存着不少旧迹。丘陵地带,全村宅院依势错落。村西为平涉公路,村北横一水,为绵河,东亦横一水,为甘陶河。横口,即横于两河交汇之口,绵河南岸,是南横口,绵河北岸,是北横口。今横口处,辟为村民活动广场,青石地面,平阔敞亮。白色六柱的现代大牌坊,坐北面南,十分醒目,额题红色大字——族睦乡和。


入村行数步,见一石狮,蹲立左手巷口,造型很简,颈饰一环,头部缺失,风化明显。村内多联对。村口第一家即见门上联云:“唯孝友乃可保家,舍诗书无以启后。”老狮子即在其宅南墙外。所见联对,有“芝兰延岁月,松柏衍春秋”,有“荆树有华兄弟乐,书田无税子孙耕”,惟“西依绵岭涤真胆,东借甘陶洗素心”一联,应实景。此联在村东北临绵河处一新宅,门额“郅庆堂”,门内似有二层灰色小楼,题“庆源楼”,不知与南横口的瓷窑老商号“庆源成”有无关系。


至午,寻饭处。自广场南行,即甘陶河西岸,大致经过古窑址、三眼阁老母庙、关公老爷庙。饭中“槐花苦累”、炒北瓜,甚美味。此地“苦累”特别,不蒸而炒,所以香。临水围坐,凉风习习,三五知友,闲谈长短,真是好来处。石太线桥跨甘陶河,清晰可见,时有货运列车经过。


去看马家大院。看的是南院,即马席珍故居。大门朝北,进大门一院,惟上马石两块。大门东侧是二门,砖砌门楼。进门楼,迎面山墙,山墙上嵌影壁,影壁上嵌土地祠龛。山墙连着三门,三门的石门墩儿正面,依稀可辨马席珍的一对咏狮联,一边落“庚午初秋”,一边落“问樵主人”。庚午初秋,那就是在同治九年了。门墩儿上没狮子,只留有一片凿痕和一截儿狮尾。三门关闭,绕山墙,始入院。正房坐西朝东,建在青石台基上。南北厢房,已改造成民宿。院中上下,花草茂然。正房改建过,原有廊柱,现只存两石础。进门时,马家第五代后人正坐在台基上喝水,保温杯就放在石础上。


院后还有一院,主人带至一小铁梯处,即登梯上屋顶,全宅了然。前院,即喝水主人所在,归马家;后院,归村里,开发为民宿。后院正房廊柱依然,存原貌,柱联为祁雋藻拟:“春风大雅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尘。”出前院时,走到后院的门口,想进去瞧究竟,门锁着,门右墙上钉一木牌——帝师客居宅。帝师,祁雋藻也。回来查,方知马家大院南院外尚有北院,北院有书屋,存祁雋藻书石额——孝悌忠恕。既是“客居”,想是回山西寿阳老家经过,在此歇住。


马家的第四代老人家,1935年生人,眼不花,善谈,掀门帘热情邀入室,用钢笔写下他的名字给我看。在读秀上检出马席珍《送李黻臣明府回省录》诗二首,即老人所指南墙悬挂、名“陈实”者所书。


村中道口,多有一块“泰山石敢当”,嵌在墙里。


再来,当仔细端详下南巷。据说此巷为平涉古道,北连秦皇驿道,旧为南部山区出山必经之路,后修成平涉公路,始寥落。


南横口定位在陶瓷古镇。村口迎面一大石,上书“中国传统村落陶瓷古镇南横口”。大石旁的影壁,笼盔平卧,镶嵌而成。这笼盔,学名叫匣钵,是烧瓷的用器,圆柱体,中空,用来放置要烧制的瓷器,以保瓷器受热均匀,瓷面净洁。笼盔厚重结实,废弃后就用来垒屋砌院,成了建筑材料,一村子,哪儿都是。也有学名,叫匣钵墙。村里古窑址不少。保存较好的“馒头窑”,状若馒头,窑门上方,砌以石块,石块再上,就是匣钵墙。


南横口的古镇建设,看情形已完成大体。村东,沿甘陶河,已是旅游小镇的模样。沿路挑幡,打出广告——一眼千年,陶你喜欢。靠河岸,朴重的匣钵里鲜花绿叶,特有意趣。也有宅院正改造,门口堆着沙石工具。村北,沿绵河,似还未顾及到。路面坎坷,边角堆积着建筑垃圾和废弃笼盔,崭新一排宅院,均黑门灰墙红灯笼,像是民宿类的开发项目。


南横口有实打实的古窑址和马家大院。斑驳苍硬的匣钵墙,仿佛时光凝铸,置身其中,总会有些感怀。特别是地理好,有条河。不搞专业的人,旧迹也就是参观一次,但河边小憩,空气清新,景色宜人,还很不错。村民活动广场上,有家营业的陶瓷商店。闲坐小半日,买两只盘盏回家,或者是一个花瓶,也蛮惬意。


作者:李君  编辑:李耀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