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河北省武强县“反扫荡”抗日战争胜利纪念馆里,一幅标有“八路军的母亲——许志芳”的老照片和革命事迹介绍,特别引人瞩目。她含辛茹苦15年养大一对儿八路军夫妇的幼儿、不畏生死保护八路军战士的故事,深深感动着后人…… 



建立地下工作站


 许志芳1919年生于饶阳县善旺村,嫁到武强县刘南召什村后就赶上了烽火连天的抗日战争。 刘南召什村是个与饶阳、深县毗邻的偏僻村庄,自从1937年日寇占领这一带后,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还在周边的绿村、南堤南村、铁匠庄、西北召什村修建了4个岗楼,刘南召什村一时成为了形势严峻的敌占区。刘南召什村是十万亩“北大洼”的北部边缘,又是这一带村庄去保定的必经之路。因此,日寇占领不久,八路军依仗“北大洼”青纱帐回旋余地大的优势,以刘南召什村为中心,与日寇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冀中军区、冀中行署、县大队、区小队的人,在刘南召什村常来常往,开展针锋相对的抗日活动。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村里涌现出了许多掩护八路军的“堡垒户”,许志方芳家就是其中尤为典型的一户。 


当时,在刘南召什村西街口附近,有一口水井,水井旁有一户人家,房西北角挂着一个随风飘晃的笊篱——这就是许志芳、刘宝柱夫妻俩为掩护八路军和转送情报而开设的农家小店,在3间并不宽绰的房屋内,以开旅店、卖面条为名从事着革命工作。八路军的后勤部门在农家小店的掩护下,在这里印刷过“边区票”。吕正操、黄敬、程子华等抗日将领,还在这个农家小店的掩护下,在附近的刘梦琪家的大院内运筹抗日锄奸活动。一天,吕正操司令员率领部队又一次来到刘南召什村,听说许志芳家是八路军的地下交通站,她本人则是地下交通员,还掩护了许多八路军,深受感动,当即给许志芳写了一张条子:“革命胜利后,我一定回来看你,你有什么困难可以来找我。”许志芳把条子塞进了墙缝里。以后,武强一带几次发大水,房子两次倒塌,那张条子也就不知去向了。 


收养八路军的孩子 


1939年,刘南召什村来了一对年轻夫妇,以“教书先生”的名义在这一带开展抗日工作,男的自称姓赵,和乡亲们相处的关系特别好,人们都亲切地叫他老赵。解放后大家才知,他的真实姓名叫何毅,爱人叫吴克,是一对儿八路军战士,为应付当时的特殊环境才改姓更名。


这年7月,“老赵”小两口的儿子在刘南召什村出生了,起名赵绍敏。可就在孩子出生后的第三天,日本鬼子来这一带“扫荡”,小两口接到上级命令,要跟随党组织连夜转移到外地去开展工作。“孩子不能带走,这可怎么办?”夫妇俩决定把孩子交给村民带养,可敲了好几家老乡的门,都因孩子太小被拒绝了。这时,许志芳知道了,就主动找到他们说:“把孩子交给我来带,你们安心去吧!” 夫妇俩含泪拜别,踏上新征程。


当时,为养活这个小婴儿,许志芳可真是费尽了心血。她对乡亲们说是自己生的孩子,“月子里没奶”,有时到刚生了小孩的户去“求口奶”,有时就熬小米粥一口一口地喂米汤。敌人进村寻找八路和八路的孩子,她一次一次地把孩子搂在怀里,硬是扛了过去。


1942年,这一带大旱,庄稼颗粒不收,许志芳到年景较好的祁州去要饭,来喂养这个八路的后代……..一年又一年,赵绍敏的父母没有音信,许志芳就一直把他当亲生儿子来对待。全国解放后,许志芳自己有了6个亲生儿女,在家庭条件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却仍然坚持送赵绍敏到学校读书,直到1954年赵绍敏的父母把孩子接走。赵绍敏难忘养育情,发愤读书,后来成为天津南开大学的教授。 


多次掩护八路军战士


 1940年前后,是这一带最艰难的日子。日寇封锁加剧,还时常进村来捉鸡、抢鸡蛋、找“花姑娘。”许志芳多次冒着生命危险掩护八路军和工作人员,被称为“八路军的母亲”。


1939年春季日寇扫荡,赵绍敏的母亲被围在了村里。鬼子挨家挨户地搜查,许志芳急中生智,把她弄成蓬头垢面的样子,让她躺到床上装成重病人,然后把屎盆子、尿盆子摆在地上。鬼子撞门闯进来,一闻屋里的味道,听着床上的人一个劲儿地哼哼,捂着鼻子转身就跑出去了。 


1942年5月的一天,绿村岗楼上的两个鬼子到刘南召什村抢东西,恰巧碰上县大队的两名战士从刘会来家出来。县大队的同志瞄准就开枪,一枪送一个鬼子上了西天,可第二枪没打响,另一个鬼子以为碰上了“大部队”,吓得撒腿钻入小胡同后逃走了,回去后就向上报告说“刘南召什村‘八路大大的’”。随后,深县绿村岗楼上的鬼子和驻扎在武强境内的鬼子一齐出动,把刘南召什村围了个严严实实,挨家挨户搜查八路。没有找到八路,鬼子气急败坏,放火烧民房、学堂和刘氏家堂,还把村民赶到大场里,架上机枪,逼着人们供出谁是八路。当时,村上地道里就藏着八路军的几个伤员,大场里的人群中还有县大队的同志和八路军的工作人员,但人们谁也不说话,默默保护着他们。发怒的鬼子在人群中寻找可疑对象,对刘广川、程奎等十几名村民压杠子、绑在板凳上灌辣椒水,用刺刀挑了刘老根、刘跟斗,还把3个村民投入了村中间的一眼井内淹死…….当时有一个常住许志芳农家小店的外来干部,也被赶到了大场里,当鬼子盘查到他的时候,许志芳不顾一切地冲了上去高声说:“他是我哥,来走亲的……..”乡亲们都说是,硬是把鬼子和汉奸给蒙骗过去。 


平凡而又伟大的一生 


2005年秋后的一天,吕正操的大儿子吕彤宇受父亲委托,在省、市有关领导及武强时任县委书记王世昆的陪同下,来到武强县刘南召什村许志芳的家探望这位“英雄母亲”,在乡亲中引起了一场轰动。 原来,《劳动午报》记者通过采访赵绍敏,写了一篇《八路军的母亲许志芳》的文章,被年逾百岁的吕正操同志看到,勾起了他在这一代抗战时的回忆。他满怀深情地说,当时许志芳还是个小姑娘,居然这么勇敢,舍生忘死保护八路军,还有许多像她一样的堡垒户,他们这些人,是我们的父母,没有他们,中国的革命就不会胜利。他指示身边的工作人员,要关注许志芳的生活和身体健康,尽最大可能解决她的生活问题。


 抗战年代,许志芳掩护八路军,收养八路军的孩子,为新中国解放做了许多感人的工作,她救助过的八路军有许多在解放后成为国家高级干部。当年的“老赵”,曾任唐山地委书记,吕正操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后来,村民们还得知,许志芳当年救护的一个八路军干部的表弟,是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的曹刚川。但这些年来,她好像忘了这些事情似的,平时在村上从不张扬。新中国成立以来,她一直默默无闻地在村上务农。她的丈夫以忠厚闻名全村,经常被村干部安排护秋护麦等差事,儿子刘立占当了多年的生产队长。直到2005年许志芳的英雄事迹披露于世,人们才对这位“英雄母亲”有了新的认识。若不是吕正操派儿子吕彤宇登门来看望,在刘南召什村,知道许志芳这个名字的都没有几个人,平时,乡亲们只知道她的小名“许大能”。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时,许志芳曾以“抗日模范 ”的身份被邀请到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了座谈会,并获颁一枚纪念章。


此后,“英雄母亲”许志芳在村上仍然那样平静、平凡地生活着,直到2007年病逝。她的精神将永远流传…… 


作者:刘金英 曹永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