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景州岁月》是杨永华同志献给党的100周年华诞的一份礼物。我有幸较早地读到了这本书,令我惊喜的是,作者是将自己的成长史、景县党的发展史、中国共产党史融汇在一起来写的,这是本书独具匠心的地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从大的方面,作者讲述了党的发展史;从一个县的视角,作者讲述了景县党组织带领景县人民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程,景县人民生产生活、精神境界、思想观念的变化;具体到社会成员,作者是这种奋斗和变化的见证者、亲历者和实践者,正是在时代的进行曲中,作者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和价值。能够以这样的方式讲述记忆中的故事,与作者自身的理论修养是分不开的。上世纪80年代初,作者以理论文章的声誉奉调县委宣传部理论科,之后到县委办公室。工作之余,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在报刊发表联系实际的理论文章,其中部分收集在这本书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之所以有力量,一是因为它的本来就有的真理的属性,二是理论的逻辑力量。我想,作者是把理论思考内化于本书的谋篇布局和讲述方式,使读者在通读全书之后,感知理论的温度,产生思想的升华。


本书的故事是沿着三条线索展开的。以简练的笔法讲述党的发展史和个人成长史,以浓墨重彩讲述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景县发展史。实际上无论景县发展史还是个人成长史,都是中国共产党史、社会主义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的组成部分,结合个人成长史和景县发展史学习“四史”,更能从切身的体会中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的斗争实践,认识党的伟大,党的理论的伟大,中国道路的伟大,收到崇德明理、悟思创新的效果。我以为,作者走在了这个行列的前边。


由此,我想到了景县的历代县志。中华文化传承数千年而文脉庚续不断,这与历代统治者重视史书的修纂分不开。国有国史,地有方志;除官方修史,还有大量的私家撰史,没有文字记载的时代,则保留在丰富多彩的神话传说之中。有学者认为,中国最早的史书是孔子修订的《春秋》,而与之互为表里的是《春秋左氏传》。《春秋》言简义奥,《春秋左氏传》以《春秋》纪年为基本线索展开历史故事,是《春秋》的补充和具体化。假如没有同时代的《春秋左氏传》,我们对那段历史的认识会是怎样一种状况。如果把视角放到县级地方,我们研究县的历史,主要依据就是县志了。


在旧中国,由于科学技术和传播手段的限制,县志之外可依据的材料十分有限。现在不同了,我们在修志的同时,可以有更多的手段和方式传承历史。本书的大多数篇章,记载的是县级地方的重要工作,这些工作在志书中,可能仅仅是一个题目,或提供一条线索;于后世学者,要了解工作的具体情况,到哪里查阅资料呢?要得到这一时期系统、权威的东西,恐怕非本书莫属了。当然,本书是以作者的亲历或视域所及组织史料、展开故事的,即不是通史,也不是断代或编年史,但它是信史,是传承地方史的另种方式。诚如作者所说“《我的景州岁月》不是官书,不是志史,主要是对个人多年积累资料的加工整理、集结存念,有些史料进行了查档印证,力求真实地反映那段时光,客观地编辑记述。”


我认为,这应是本书存史载道的意义。


作者:邓文华  编辑:李耀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