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吃大饼、油条、老豆腐!喜欢的是吃大饼油条老豆腐时的感觉。
四十年前,我还没上小学。父亲是党员、我们村小学的校长,严厉、勤劳、简朴。
那一年春天,天刚蒙蒙亮,屋外淅淅沥沥地下着春雨,一大早父亲推着自行车就往外走。母亲喊道:“大礼拜的干嘛去?”父亲说:“跟张根柱去趟城里,给学校买点教学器材。”说完支上自行车就去开大门。去城里?我梦寐以求的啊!听说过没见过!可不能错过!我一骨碌爬起来,一边抓过衣服来披上,一边趿拉着两只鞋就往外跑,拽着父亲的自行车大梁就是不撒手。父亲拧起眼眉来刚要骂,母亲说:“人家礼拜天都给家里干点活,你去给公家办事!带上孩子,天要暖和了我还得给孩子们做夹袄,没空管啊!”我见父亲瞪了我两眼没说话便噌地一下爬上大梁,趴在自行车把上就不下来了。
一路上,料峭的春风从脖领子一直吹到腚沟子,鼻子泡鼓老大。父亲骑着自行车倒是暖得很,望着远处泛绿的大地,让我背唐代大文学家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诗:“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如果背不过就让我滚回家去。从此,唐宋八大家之首、吏部侍郎、监察御史韩愈的名字深刻地记在我的脑海里。
云消雾散,正赶上县城大集,人声鼎沸。早饭还没吃,赶集的庄户人家三五成群地在小吃摊的白布棚子下围着大条案,左手掐一把油条,右手端一碗撒了两勺子辣椒面的老豆腐吸溜吸溜着喝的过瘾。父亲从兜里拿出小手绢包着的一块红薯递给我,我看了一眼红薯,又看了一眼冒着热气的老豆腐,眼泪顿时扑簌簌地掉下来。张老师见状说:“刘老师,咱们这是出公差,怎么也得管饭吃,咱们都没吃呢,商场现在也开不了门,咱就先吃点吧。”父亲没再坚持,便随意找了一个小吃摊坐下来,要了几根油条,三碗老豆腐。父亲正说话间我已把油条给吃了一多半,张老师赶紧又让掌柜的上了几根油条、半张大饼。最后张老师结账一共花了九毛二,父亲一边从用手绢包着的零钱里数出三毛五分钱来给张老师,一边说:“公家的便宜绝对不能沾,咱是党员又是负责人更得以身作则!”张老师说他请我,父亲没让。张老师说:“那也不该给三毛五啊?”父亲说:“他吃得太多!”
四十年后,父亲已经离开了我们多年,我已成为了一名党的纪检监察干部,但是父亲的言传身教一直在激励鼓舞着我。从父亲带我背诵韩愈的《早春》开始,上学的时候我读了韩文公的《师说》《马说》,后来我又读了韩文公的《论佛骨表》《送石处士序》。这更是让我深刻领悟了监察御史韩愈直爽坦率,从不畏惧回避,操守坚定纯正,以兼济天下为己任的家国情怀。
而今,生活条件好了,吃大饼油条老豆腐已不再是奢望,身体发福的我也已不再吃油炸的东西了,但是每当我感觉倦怠时,在城市的夜空下闭上眼睛,总能回想起四十年前那早春的田野,城市的空气中总能飘过来大饼油条老豆腐的香甜……
作者:刘水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