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指到哪里,就坚决打到哪里!”故城县92岁老兵宿孟香,在解放战争时期是我军的一名重机枪手,他是敌人火力重点“关照”的对象,历经血与火的洗礼,生与死的考验,他始终坚守对党和国家的忠诚之心。
日前,记者来到宿孟香家,听他讲述当年的战斗故事。1945年8月,年仅16岁的宿孟香参军入伍。70多年过去了,他至今仍记得战斗过的每一个地方。无论天气多么恶劣,环境多么复杂,年龄尚小的宿孟香一直紧紧跟随部队,从不喊苦喊累,为保家卫国浴血奋战。他也因此在战场上火线入党。
当年的宿孟香高大魁梧,是一名重机枪手,承担着对敌军中近距离目标压制和杀伤的重要任务。每次战斗打响后,无论是空中火力还是地面火力,重机枪手都是敌人重点“关照”的对象。
宿孟香操作的重机枪上配备了一块防护钢板,因此机枪很笨重,通常需要3人为一组进行操控。“我当时是主射手,还有一名副射手和一名弹药手。假如主射手牺牲或受伤,副射手要随时补员,保证重机枪能持续开火。”宿孟香回忆,每次与敌人激烈厮杀时,他常和战友说:“我死了,你顶上!”面对敌人疯狂的火力,宿孟香只有一个信念:为了全中国的解放,豁出命去,也值了!
“虽然我们人少,武器也没那么先进,但我们没人害怕。”宿孟香说,在河南的一次战斗打得异常艰苦,宿孟香身旁的战友先后牺牲,他自己的胸口和腰部也被弹片击中,鲜血直流。“比起牺牲的战友,我这点伤不算啥!轻伤不下火线,重伤不下战场!”宿孟香大声吼叫着,把充满怒火的子弹射向敌人。最终,战斗取得了胜利,但阵地前到处都是尸体。“多少烈士,把年轻的生命留在了战场。他们才是真正的英雄!”说到此处,宿孟香动情地抬起长满老茧的手,擦了擦双眼。
1947年退伍后,宿孟香回到家乡,在故城县武官寨公社任职。上世纪六十年代,他响应国家号召,回到村里支援农业建设。“在战场上党指到哪里,打到哪里,下了战场,也要听党话,跟党走。”宿孟香的儿子宿际春说,父亲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并将之作为红色家风代代传承。
在宿孟香的影响和教育下,儿子和孙子先后参军入伍,践行着报效祖国、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诺言。宿际春说:“这些年,父亲一直关心国家大事,每天守在电视机前看新闻。他最喜爱的电视剧是战斗片,可能是从中能找到自己当年的影子吧。”
如今,耄耋之年的宿孟香多次走进当地的学校和党政机关讲述战斗故事,弘扬革命精神。“咱们国家越来越强盛,百姓们都享福了,但永远不能忘了这是革命烈士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宿孟香不止一遍地重复这句话。苍苍白发,熠熠勋章,采访最后,宿孟香缓缓起身,用微微颤抖的军礼表达着对革命先烈的缅怀,对祖国强盛的崇高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