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报摄制:张旭辉 李玲


1931年11月7日,随着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新华社的前身红色中华通讯社正式诞生。从创建时起,红中社就担负起党中央“喉舌耳目”的神圣职责,新闻人对党忠诚的誓言融入血脉。


红色中华通讯社旧址。(资料图片)


12月11日,由红中社第一任负责人王观澜任主编的《红色中华》报就和读者们见面了,这也是红中社创办的第一份中央政府机关报。在发刊词中明确的宗旨是:“要发挥中央政府对于中国苏维埃运动的积极领导作用,达到建立巩固而广大的苏维埃根据地,创造大规模的红军,组织大规模的革命战争,以推翻帝国主义、国民党的统治,使革命在一省或几省首先胜利,以达到全国的胜利。”


《红色中华》报创刊后,刊登了很多重要文件,尤其是很多领导人的社论等等。在“一苏大”会议成立苏维埃共和国后,当时对外是颁布了重要的一份文件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对外宣言 》,这份宣言当时也刊登在报纸当中,而且各项法律法令都会刊登在报纸中。


为了让大家都能看懂、听懂,红中社建立起了群众性的通讯网络,在党、政、军和群众团体等系统中组织了400多名通讯员,以通俗易懂的白话文方式进行新闻写作。

 

1934年10月,红军长征后,瑞金版《红色中华》停刊。赣南版《红色中华》在中共中央分局宣传部长瞿秋白的主编下,至少出版了24期。而跟随党和红军历经千辛万苦的长征后,《红色中华》于1935年11月在陕北瓦窑堡复刊。毛泽东十分重视它的复刊,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刊发了题为《毛泽东同志斥蒋介石荒唐无耻的卖国辩》的文章,指出蒋介石在国民党五中全会上关于外交方针的演说,是“全力为日本帝国主义辩护”。陕北版《红色中华》(1935年11月—1937年1月),仍沿用原来的期码,继承和发扬了瑞金版《红色中华》办报的党性原则和群众办报的风格,努力宣传党和政府关于苏维埃运动政策的新变化,不仅在地理位置方面实现了由南向北运动的转变,而且在宣传内容方面实现了由“工农共和国”向“人民共和国”、由“反蒋抗日”向“联蒋抗日”等运动的转变,努力宣传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红色中华》有效地传播了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为党的新闻事业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苏维埃运动的星星之火最终在中华大地燎原,成功开辟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作出了重要贡献。


来源:人民网、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