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州地处燕南赵北,境内习武之风盛行,主要有形意、八卦、太极、戳脚、华拳等诸多拳种,是全国著名的“武术之乡”。梅花拳就是这百花园中的一枝奇葩,主要流传于深州市北溪村及周边数十个村庄,习练者众多。


梅花拳古称梅拳,是中国较为古老的传统拳种之一。由于过去练功技击在桩上,梅花拳也叫梅花桩,是干支五势梅花桩的简称,属昆仑派。该拳集佛、道、儒三教思想于一身,融文、武、医学于一炉,具有极高的技击与养生价值。



北溪村梅花拳的历史可追溯到清咸丰年间,河北威县翟家庄小架梅花拳第十三代宗师李廷玉、李廷桂二人因避祸来到深州武强一带授拳,自此便以北溪村为根辐射周边,先后涌现出了尹英杰、尹墨池、尹四多、尹桂芬、尹国华、尹顺山、韩其昌、韩复光等一大批身怀绝技、武功卓绝的武学大师。


梅花拳没有固定的拳术套路。它的基本拳路称为“架子”,它有五个基本的拳势称为“桩步五势”,练习时要静止站桩。此外就是运动变化迅速的“行步”。“桩步五势”和“行步”的练习要在拳场中走遍东西南北各个方向也称为“四门八方”。这种串连起来的拳路可按一定路线周而复始地循环练习。初学者可以先学基本的和变化简单的,随着功力加深和练功时条件的不同再不断补充和不断变化各种拳势和动作。


梅花拳的对练拳路“成拳”除了必须要在“四门八方”各个方向上练习外,抓拿摔打的动作和拳势皆因人而异。到了梅花拳的更高级的对练拳路“拧拳”时,更是“手无定手、脚无定步,势无定形、见劲使劲、引进落空、见空按豆,随势而布。”这种“架子”、“成拳”、“拧拳”的变化和不定的形态,使得它们的内容可以灵活多变,无穷丰富。梅花拳文理中记载:“ 拳无拳, 艺无艺, 无艺之中是真艺。” 梅花拳若要练好,就必须在练“架子”时“动静”要互根;“刚柔”要相济;“起落”“进退”要灵利。这也是拳法出神入化、变化莫测的道理。



2007年,梅花拳大师、第十七代梅花拳传承人尹春购成立了深州市梅花拳研究会,组织成立了梅花拳文化大院,定期组织全国性比赛活动,推进梅花拳进校园,促进了梅花拳的传承与发展。2009年6月,“深州梅花拳”入选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正月初九,在北溪村第三届武术节上,来自北京、山东以及当地梅花拳弟子200余人与俄罗斯、意大利、韩国的梅花拳洋弟子共同交流拳技,大大提高了北溪村梅花拳的声誉。2017年,深州梅花拳碑林文化园创建,占地1300多平方米,内置梅花拳历代先师纪念碑及演练场。同年4月,深州市举行梅花拳交流大会暨碑林文化园揭碑仪式。活动中,来自全国各地的梅花拳师及爱好者共计300余人齐聚深州,拜谒梅花拳先师,切磋交流技艺。


梅花拳植根于中国,茁壮于深州北溪村的这片沃土之上,正向世人彰显着旺盛的生命力,续写辉煌。


文/高占峰 图/王跃 陈月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