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和惊蛰离得近,这时大地回春,万物复苏,使这个节日笼上了浓郁的农耕文明的色彩。白居易曾写过一首描写二月二风光的诗:“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


在故城,据说二月二是龙王上天之日,俗称“二月二,龙抬头”。龙王休息了一个冬季,这一天要上天施云布雨,所以民间禁忌担水,怕将龙王担到家中上不了天。男子习惯这一天理发,取“剃龙头”之吉意。清晨,人们用棍棒击物,口中念道:“二月二,敲墙根,蝎子、蚰蜒不近身”“二月二,敲锅头,大囤满,小囤流”。早饭一般吃黄面窝窝或花糕,同时把过年时剩余食品吃完,俗称“过年尾巴”。


在古老的冀州,旧时二月二,家家户户用黏米面做灯盏儿,吃焖饼,意思是烙干大田不生虫。这一天要焚香祭神,人们一大早用笤帚敲炕,一边敲一边念着:“二月二敲炕沿,蝎子蚰蜒不见面”“二月二敲炕头,金子银子往家流”。连念三遍,以祈求平安、财源广进。




在枣强,二月二习俗也很有特色,极具生活气息。这一天被人们认为是龙王上天的日子,人们用黍米面做成龙的形状供奉起来。还要用黍米面、枣泥、糖、芝麻等原料煎制甜饼食用。枣强民间还有正月不烙饼的习俗,意指正月烙饼时烤干锅,会把田地烤干,二月二这天则开禁,家家户户可以烙大饼,这一点和冀州的民俗相同。二月二枣强民间也禁忌担水,以防龙王进宅。枣强民间二月二也有用棍棒四处敲打的习俗,一边敲打一边念着:“二月二敲炕沿,蝎子蚰蜒不见面;二月二敲梁头,金子银子往家流;二月二敲勺子,一年一个胖小子。”中午,习惯吃水饺和面条混煮的饭食,俗称“龙戏珠”。


据康熙年间编撰的《深州志》记载,旧时的深州,二月二这一天,俗称“龙抬头”,乡民们习惯用灰在院落周围撒一圈,叫作“引龙”,以避百虫,就是让那些有毒的蝎子、蚰蜒躲得远远的。这一天要送给刚出嫁的闺女鲤鱼,叫作“开素”。早晨习惯吃“咸食”,即用面加葱花烙成的薄饼。


与深州毗邻的安平县,二月二,民间禁忌担水,怕砸着龙王的头而不给人布雨。这一天的饮食没有特别的要求,大多数人家摊炉糕,煎灯盏,吃肉菜,也有的吃龙须面,还有的把春节期间剩余的食品吃掉,表示年节到此结束。二月二这一天,有新媳妇回娘家的习俗。


在年画之乡武强县,旧时二月二俗称“龙抬头节”。这天黎明,家中的老人们用棍棒敲物,口中念着:“二月二,敲门头,金银财宝往里流”“二月二,敲炕沿,蝎子蚰蜒不见面”“二月二,龙抬头,大囤满,小囤流”“二月二,龙抬头,大户小户使耕牛”。这一天人们习惯吃饺子。



在衡水东部的景县,二月二这一天人们习惯剃头理发,寓意剃龙头,据说如果孩子们每年的二月二剃头,长大后可龙腾虎跃有出息。这天多数人家烙合子吃。在阜城县,这天早晨同样也是一边敲打床头、炕沿等处,一边唱着“二月二,敲床头,金子、银子往里流”的民谣。中午习惯吃饺子,晚上烙火烧。在武邑,把这天吃的饺子叫龙耳,面条叫龙须,两者合煮吃,叫“龙戏珠”。


作者:赵云旺

编辑:马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