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上午,记者从河北省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的“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河北答卷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十五场了解到,河北省在人社工作上全力稳就业、惠民生、促发展,为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作出了积极贡献。
高质量充分就业取得新成效
全省就业形势总体稳定、稳中向好。一是就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全省城镇新增就业超过430万人,每年保持在86万人以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超过1200万人、脱贫劳动力务工规模稳定在90万人以上。二是就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全省城镇就业占比从“十三五”末的57.2%增加到60.1%,第三产业就业占比从45.9%增加到47.1%。三是助企稳岗进一步加力。累计支出就业创业补助资金161亿元,发放稳岗返还、一次性扩岗补助70亿元,减征失业保险费239亿元,发放创业担保贷款、人社惠农贷等低利率政策性贷款2682亿元。四是就业服务进一步提升。年均举办春风行动、金秋招聘月等线上线下活动超5000场,提供就业岗位超200万个

社保体系建设迈上新台阶
一是社保制度更加完善。全面落实企业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稳妥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不断扩大职业年金、企业年金规模,建立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二是覆盖范围更加广泛。全省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5513万人,较“十三五”末增加229万人,参保率由94.5%提高到96%以上。三是基金家底更加厚实。全省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三项社会保险基金累计结余分别达到1566亿元、164亿元、88亿元,较“十三五”末分别增长39%、24%、147%。
人力资源开发利用展现新作为
一是人才引育有实招。全省技能人才总量从“十三五”末的892.9万人增长到2024年的1332.9万人,今年年底预计达到1430万人。二是人才评价有创新。对专技人才,全省51万人通过高级职称评审,较“十三五”末增长2.4%。对技能人才,198万人获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高技能人才总量达到436万人,较“十三五”末增长4%。三是尊才爱才有氛围。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成功举办两届全省职业技能大赛,创新“赛展演会聘”融合办赛模式,加大优秀个人和单位奖励力度,一大批高水平技能人才脱颖而出。

劳动者权益保障得到新加强
一是协调机制更为完善。积极开展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我省50家企业、5个工业园区获评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单位称号。二是分配秩序更为规范。不断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我省月最低工资标准三档分别达到2200元、2000元、1800元,年均增长4.8%。三是调处化解更为高效。“十四五”以来处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27.7万件,仲裁结案率保持在99%以上,稳居全国前列。
人社公共服务能力实现新提升
一是社保卡“一卡通”创新突破。目前,京津冀基本实现“人手一卡”,我省申领电子社保卡人口覆盖率达到92.3%、居全国第4。二是数字人社建设创新推进。规范人社服务事项365个,减少办事环节108个,精减证明材料64种,全面推行综合柜员制服务,让企业和群众“进一门,能办人社所有事”。

广告
广告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