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时期,全市教育系统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我市教育事业迈上新台阶,在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实践中,交出了让人民满意的答卷。


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肖凤利表示,“十四五”时期,我市主要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普惠优质教育公共服务、提质培优职业教育、服务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取得新突破。


“十四五”时期,作为省重点民生工程,全市新改扩建的6所中小学校全部完工,新增校舍面积2.8万平方米。全市将集团化办学作为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努力建设“家门口的好学校”,探索建立“组建名校教育集团”“组建发展共同体”“委托名校管理新建校”“组建联合校”“学区内一体化管理”等多种模式,组建义务教育集团30个,辐射带动90所学校共同发展,惠及学生7.5万人。


师资力量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全市组织1252名教师参加“国培”“省培”项目,并选派57名骨干校长、教师赴京津地区参加跟岗培训,有力提升了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


我市通过举办“阅读+”全国心理名师进校园公益讲座、创建全国红领巾读书角试点校、开展第32届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演讲比赛等,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今年,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二小学“小海星”志愿服务队、昌黎六小学生陈昕如意、北戴河实验小学学生戴瑄仪分别荣获河北省“新时代好少年”称号,展现了秦皇岛学子的良好风貌,进一步深化了立德树人、五育并举的教育理念。


体教融合与科学教育协同并进。我市成功申报教育部第二批青少年校园足球人才培养改革试点,积极推进“631”培养机制,设立了20个市级校园足球实验班。


在科学教育方面,我市以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试点校建设为抓手,系统推进课程、师资与实践创新,通过召开现场会、设立融合信息技术与实践课程,广泛开展人工智能、机器人竞赛和科技创新大赛等活动。截至目前,全市已获评2所国家级科学教育实验校,新增2个省级实验区和10所省级实验校。我市学生在第八届省中小学智能机器人暨人工智能创客竞赛中摘得7项冠军,教育数字化水平显著提升。



在全市校企联合职业技能大赛现场,选手正在进行车辆维修技能竞赛的比拼。(图片由市教育局提供)


职业教育提质培优成效明显。专业设置持续优化,7所中职、技工院校与15所高校共同开展的“3+2”联合培养行动累计开设28个新专业。市域产教联合体及服务平台汇聚272家企业、18所高校以及275位专家,为地方产业发展赋能。


“一校一品牌,驻秦助发展”成果展示会促成合作项目297个,形成10个特色品牌。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新校区学生公寓、东北石油大学秦皇岛校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市域高校与企业联合举办的“秦学有为,岛演未来”高校毕业生招聘会,吸引了280家企业和1.4万名毕业生参与,为校地合作与高等教育协同发展注入新动能。


“一系列改革举措,形成了教育思政同向同行、校内教育和校外实践双向发力、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协同并进的良好态势,必将为我市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力。”肖凤利表示。


回顾“十四五”,全市教育系统在优化体系、提升质量、服务社会的道路上砥砺前行,为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来源:秦皇岛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