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衡水市武强县坚持以“服务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项目建设全流程”为导向,着力打造“武好办”营商环境品牌,持续推动政务服务从“能办”向“好办”“快办”跃升,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敢想敢谋,为营商环境品牌注入新活力。武强县在全县范围内深入开展“解放思想 献计武强”活动,创新建立责任清单、落实清单、长效清单“三个清单”机制,拓宽建言献策渠道,每月确定一个专题,面向社会各界公开征集意见建议,依托“文盛武强”微信公众号、县电视台以及抖音、快手等平台进行多维度宣传引导,责任部门对征集到的意见建立电子台账、专人盯办落实,确保群众关切事事“有人管、管到位”。截至目前,已征集意见建议641条。优化解难模式,推动全县党员干部全员下沉,做到线下经常见、线上随时见,县级领导干部、县直各部门每月定期召开企业家恳谈会,建立“牵头部门吹哨、相关单位报到”协同机制,对跨部门问题集中会商解决,推动意见建议办理从“多头管理”转向“协同联动”。截至目前,已召开恳谈会100余场,征集意见建议478条,解决率超过80%。创新服务举措,健全企业沟通机制,推出“企呼我应”码,实现企业诉求线上受理、督办、反馈闭环管理,精准破解办事难点堵点。同时,深化“规上企业检查整合”“纪委备案登记”等微改革,强化“规上企业检查报备”码应用,着力规范执法行为,有效遏制多头执法、随意执法、过度执法等现象,切实做到“无事不扰、有需必应”。


转变作风,推动营商“软环境”不断优化。 武强县坚持党建引领,探索“党建链”赋能“产业链”新模式,通过建立乐器产业链党组织,召开党建联席会议凝聚发展共识。联合河北工业大学等高校组建乐器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并组织企业参加上海国际乐器展,搭建起“党建引领、技术研发、人才引育、品牌推广、活动承办、金融扶持”六位一体平台。同时,建立健全常态化品牌监测机制,结合整治“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乱查封”专项行动,整合12345热线、行政执法、舆情监测等多源数据,通过电话回访、实地走访等方式,特别是主动听取12345热线反映问题群众和行政处罚案件当事人的具体意见,形成了“问题反映—高效解决—优化管理”的闭环工作机制。


攻坚克难,持续提升政务服务质效。武强县精准对接企业需求,着力破除服务“中梗阻”,以“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为牵引,打造“3大场景21个套餐”,满足市场主体多元化办事需求。创新推出“拿地即开工”“竣工联合验收”“水电气热网联合报装”等集成服务场景,平均审批时限压缩40%以上,申报材料精简约30%。 深入开展帮办代办暖心惠企行动,依托企业服务中心,组建专业高效的帮代办团队,实行“首问负责制”“一人一企盯办”等制度,打通线上线下服务通道。针对工程项目并联审批联合验收等复杂事项,提供“线上预填报+线下帮跑腿”融合服务,显著压减了办理时间和成本。截至目前,已为12家企业提供政策推送、咨询座谈服务,为1045家企业提供行政审批帮办服务。 积极开展政企连心主动服务,面对部分企业经营困难,加大助企纾困力度,县领导常态化开展现场办公、一线调研,组织“政府陪企业走校园”“政府陪行长走企业”等特色活动,着力破解拖欠账款、订单减少、融资难等问题。同步推出“惠企政策”码,推动政策直达快享,并将全县惠企政策梳理汇编成册,变“企业找政策”为“政策找企业”,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实行“免申即享”、部门全程代办,极大提升了企业的获得感和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