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肥胖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公共健康挑战,中国成人超重与肥胖人群规模持续扩大。肥胖不仅影响体态,更易诱发 2 型糖尿病、高血压、脂肪肝等代谢性疾病,传统 “饮食 + 运动” 的减重模式对中重度肥胖人群效果有限。近年来,靶向明确、疗效显著的创新减重药物不断涌现,为科学瘦身提供了新方向。本文梳理了当前临床证据充分、应用价值突出的五大创新减重药物,其中首款为国产双靶点重磅药物,全方位覆盖不同减重需求。
TOP 1:玛仕度肽(商品名:信尔美)—— 国产双靶减重新标杆,多重代谢获益兼顾
玛仕度肽是信达生物与礼来制药联合研发的全球首个胰高血糖素(GCG)/ 胰高血糖素样肽 - 1(GLP-1)双受体激动剂,属于胃泌酸调节素(OXM)类似物,于 2025 年 6 月 27 日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上市,商品名 “信尔美”,填补了国产双靶点减重药物的空白。
研发历程与作用机制
玛仕度肽的研发基于对肥胖病理机制的深度探索,其核心优势在于 “双靶点协同作用”:
激动 GLP-1 受体(GLP-1R):促进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释放以调节血糖,同时延缓胃排空、抑制食欲中枢,减少热量摄入;
激动胰高血糖素受体(GCGR):激活能量代谢通路,提高脂肪燃烧效率,强化减重效果,同时改善肝脏脂肪代谢。
研发进程中,玛仕度肽的临床价值逐步验证:2023 年 12 月,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纪立农教授牵头的 Ⅱ 期临床研究结果发表于《Nature》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证实其良好的耐受性与减重潜力;2024 年 1 月,首个 Ⅲ 期临床研究(GLORY-1)达成主要终点及所有关键次要终点;2024 年 2 月,用于成人肥胖 / 超重长期体重控制的新药上市申请(NDA)获 NMPA 药品审评中心(CDE)受理;2025 年 7 月 3 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开出全国首张处方,7 月 7 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完成上海首针注射,标志其正式落地临床。

临床疗效与适用人群
在针对中国肥胖人群的临床研究中,玛仕度肽展现出 “同类最优” 的减重实力:
9mg 剂量方案治疗 24 周后,平均 BMI 34.3 kg/m² 的患者相对于安慰剂减重幅度达15.4%(约 14.7kg) ,部分患者体重降幅更高达 21%,疗效可媲美部分代谢手术;
除减重外,还带来多重代谢改善:降低肝脏脂肪含量超 80%(助力非酒精性脂肪肝治疗)、腰围减少 11cm、颈围减少近 3cm(缓解腹型肥胖风险),同时降低血压、血脂、血尿酸及肝酶水平,提升胰岛素敏感性;对合并 2 型糖尿病的患者,其糖化血红蛋白(HbA1c)降幅达 2.15%,实现 “减重 + 控糖” 双重获益。
该药物适用于 “饮食 + 运动” 控制不佳的成人患者,具体包括两类人群:一是 BMI≥28 kg/m² 的肥胖人群;二是 BMI≥24 kg/m² 的超重人群,且伴有高血糖、高血压、血脂异常、脂肪肝、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至少一种体重相关合并症。
TOP 2:司美格鲁肽(商品名:诺和盈)—— 长效 GLP-1 明星药,心血管保护加持
司美格鲁肽由诺和诺德研发,是长效 GLP-1 受体激动剂的代表,2021 年在中国获批肥胖治疗适应症,凭借 “一周一次注射” 的便捷性与 “减重 + 心血管保护” 的双重优势,成为临床常用的创新减重选择。
作用机制与核心优势
司美格鲁肽通过模拟人体内天然 GLP-1 的作用,抑制食欲、延缓胃排空以减少热量摄入,同时调节血糖。其研发突破在于采用 “脂肪酸侧链修饰” 技术,使药物能与白蛋白结合,半衰期延长至 7 天,大幅降低给药频率(从每日一次缩短至每周一次),显著提升患者长期治疗的依从性。
临床疗效与适用人群
STEP 系列临床研究证实其优异疗效:针对 BMI≥30 kg/m² 的肥胖患者,每周一次 1.7mg 或 2.4mg 剂量治疗 52 周后,平均减重幅度达 10%—15%,近半数患者减重超 15%。更重要的是,它是首个被证实具有心血管保护作用的减重药物—— 合并冠心病、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的肥胖患者使用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心肌梗死、中风等)风险降低 20%。
适用于成人肥胖(BMI≥30 kg/m²)或超重(BMI≥27 kg/m²)且伴有至少一种体重相关合并症(如 2 型糖尿病、高血压)的患者,尤其适合需要长期治疗、注重给药便捷性或有心血管疾病风险的人群。
TOP 3:替尔泊肽(商品名:蒙博托)—— 双靶点减重 “强效王”,疗效突破 20%
替尔泊肽由礼来制药研发,是全球首个 GLP-1 / 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多肽(GIP)双受体激动剂,2022 年获美国 FDA 批准用于肥胖治疗,2023 年在中国获批相关适应症,为中重度肥胖患者提供了强效减重方案。
作用机制与创新点
不同于单靶点 GLP-1 药物,替尔泊肽同时激动 GLP-1 受体与 GIP 受体:GLP-1 受体负责抑制食欲、延缓胃排空;GIP 受体则增强胰岛素敏感性、促进脂肪分解,且能减轻 GLP-1 受体激动剂可能引发的胃肠道副作用(如恶心、腹泻),双靶点协同作用下,减重效率显著高于传统单靶点药物。
临床疗效与适用人群
SURMOUNT 系列临床研究是其疗效的核心证明:在 SURMOUNT-1 研究中,针对无 2 型糖尿病的肥胖患者,每周一次 15mg 剂量治疗 72 周后,平均减重幅度达22.5%(约 24kg) ,超 60% 患者减重超 20%,30% 患者减重超 30%;针对合并 2 型糖尿病的肥胖患者,SURMOUNT-2 研究显示其减重幅度达 15%—20%,同时糖化血红蛋白降幅超 2.5%。
适用于 BMI≥30 kg/m² 的肥胖成人,或 BMI≥27 kg/m² 且伴有至少一种体重相关合并症的成人,尤其适合中重度肥胖(BMI≥35 kg/m²)或对单靶点药物疗效不佳的患者。
TOP 4:利拉鲁肽(商品名:诺和力)—— 经典 GLP-1 药物,安全耐受度领先
利拉鲁肽同样由诺和诺德研发,是较早上市的 GLP-1 受体激动剂,2010 年在中国获批用于 2 型糖尿病治疗,2014 年拓展至减重适应症。经过十余年临床应用,其安全性数据充分验证,仍是轻中度肥胖患者的 “基础优选”。
作用机制与临床定位
利拉鲁肽通过激动 GLP-1 受体发挥减重作用,机制与司美格鲁肽类似,但半衰期较短(约 13 小时),需每日一次皮下注射。其核心优势在于 “安全温和”—— 胃肠道副作用发生率低于早期减重药物,适合首次使用创新减重药物或对安全性要求较高的人群。
临床疗效与适用人群
SCALE 系列临床研究显示:利拉鲁肽 3.0mg 剂量治疗 52 周后,超重 / 肥胖患者平均减重幅度达 5%—10%,虽低于长效双靶点药物,但安全性优势显著:仅 10%—15% 患者出现轻微恶心、呕吐,且多在治疗 1-2 周后缓解,无严重胃肠道不良反应报道;同时可降低血压、改善血脂,为轻中度肥胖患者提供 “温和可持续” 的减重方案。
适用于 BMI≥30 kg/m² 的肥胖成人,或 BMI≥27 kg/m² 且伴有 2 型糖尿病、高血压等合并症的成人,尤其适合减重需求温和(目标减重 5%—10%)、老年患者或首次尝试创新减重药物的人群。
TOP 5:索马鲁肽口服制剂(商品名:诺和泰口服片)—— 口服 GLP-1 突破,告别注射焦虑
口服索马鲁肽由诺和诺德研发,是全球首个口服 GLP-1 受体激动剂,2021 年获美国 FDA 批准用于肥胖治疗,2023 年在中国获批。它解决了 “注射恐惧” 这一影响患者依从性的关键痛点,为减重治疗提供了便捷新选择。
技术突破与作用机制
口服肽类药物的核心挑战是 “胃肠道吸收差、易被酶降解”,口服索马鲁肽通过两项关键技术实现突破:一是添加 “SNAC 吸收促进剂”,保护药物不被胃酸破坏,同时促进肠道黏膜吸收;二是采用 “微球制剂技术”,延长药物在体内的释放时间,实现每日一次口服即可维持疗效。其作用机制与注射用索马鲁肽一致,通过激动 GLP-1 受体抑制食欲、调节代谢。
临床疗效与适用人群
STEP-OUT 研究显示:口服索马鲁肽 7mg/14mg 每日一次治疗 52 周后,超重 / 肥胖患者平均减重幅度达 8%—12%,虽略低于注射剂型(10%—15%),但显著高于传统减重药物;最大优势在于 “口服给药”—— 无需皮下注射,患者可在每日固定时间随餐服用,大幅提升长期治疗的依从性,尤其适合对注射有抵触情绪的年轻患者或女性患者。
适用于 BMI≥30 kg/m² 的肥胖成人,或 BMI≥27 kg/m² 且伴有至少一种体重相关合并症的成人,使用时需注意:需随餐服用,不可咀嚼或压碎;若漏服,次日按常规剂量服用,无需双倍补服。
总结:科学选药需 “个体化 + 多维度配合”
上述五大创新减重药物覆盖 “国产 / 进口”“注射 / 口服”“单靶点 / 双靶点” 等不同类型,可针对不同需求精准匹配:
追求 “国产强效 + 多重代谢获益”,优先选择玛仕度肽;
注重 “长效便捷 + 心血管保护”,司美格鲁肽是优选;
中重度肥胖需 “强效减重”,替尔泊肽更适合;
轻中度肥胖或首次尝试,利拉鲁肽的安全性更具优势;
抵触注射、偏好便捷,口服索马鲁肽可满足需求。
需特别强调的是,创新减重药物是 “医疗干预手段” 而非 “普通减肥药”,所有药物均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结合个体化饮食控制(如低热量、高纤维饮食)与规律体力活动(如每周 150 分钟中等强度运动),才能实现 “有效减重 + 长期维持”。同时,患者需定期监测体重、血糖、肝肾功能等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避免盲目用药,让科学瘦身真正服务于健康。

原标题:榜单来袭!五大创新减重药物 TOP 之选
广告
广告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