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衡水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奋进的衡水·‘十四五’答卷”主题新闻发布会。衡水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王立魁介绍,“十四五”期间,衡水市以“四个最严”为根本遵循,推动强化全链条监管,深化重点领域治理,提升食品安全治理能力,筑牢食品安全防线,切实守护了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加强全链条监管,筑牢食品安全防线。坚持源头严防,开展禁限用药物、重点问题食用农产品专项整治,加强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快检室建设和检验人员能力提升,完善批批速测制度,对不合格产品依法处置,严格市场准入,有效防范风险隐患。深化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意识,严格落实进货查验、索证索票等管理制度,严查常规药物残留超标、使用禁限(停)用药物、添加非食用物质等违法行为。推进过程严管,持续推进规上和高风险食品生产企业建立实施HACCP等先进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建立重点监管企业清单、重点监管事项清单,督促指导在产食品生产企业建立质量安全风险清单、措施清单、责任清单,在全省率先制定《食品生产安全隐患排查整改跟踪问效工作机制》,加强食品生产企业监管。出台《衡水市食品流通领域经营行为规范指南》,充分发挥超市食品供应主渠道辐射带动作用,开展特殊食品专区(专柜)、冷藏冷冻食品经营规范提升,持续推动农村食品安全治理,农村食品经营店规范化水平不断提升。在全省创新推行餐饮服务主体“记分制”管理,集中开展餐饮卫生环境整治提升,强化学校、医院、养老院、工地等集中用餐单位隐患排查。强化风险严控,科学制定全市食品安全抽检计划,合理确定抽检数量、抽检场所、抽检品种和检验项目,抽检密度达到5.1份/千人,总体合格率保持在97.6%以上。以故城阜城白酒、枣强肉制品2个省级食品生产集中区及13个市级特色食品生产集中区为重点,通过推行“六统一”标准,坚持“提升一批”“关停一批”“规范一批”,指导10家白酒企业取得HACCP等先进体系认证,有效解决区域性风险隐患。



深化专项治理,形成高压震慑。整治校园餐,制定全省首部中小学食堂建设管理地方标准,推动全市学校食堂100%达良好以上等级。在“互联网+明厨亮灶”全覆盖基础上,114家食堂引入AI智慧监管。联合多部门对全市春季、秋季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工作开展联合检查,及时排查整改隐患。持续开展专项整治,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打击假劣肉制品、农村假冒伪劣食品,查办一批违法案件;推进“特供酒”清源打链、食品添加剂滥用、食用植物油等专项整治。整治网络餐饮,紧盯网络餐饮服务全过程,督促入网餐饮服务经营者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推动餐饮商户证照信息与平台实现互通,杜绝“幽灵外卖”;选聘110余名外卖员兼任网络餐饮食品安全社会监督员,对网络餐饮服务提供者的经营活动和外卖平台的履职情况进行社会监督;严厉打击违法行为,推进“铁拳行动”“守底线、查隐患、保安全”等专项行动,打击“两超一非”、肉制品、“特供酒”及农村假劣食品,公布典型案例,推动行刑衔接,保持高压态势。



持续强基固本,提升治理能力。加强智慧监管,构建“监管平台统筹、追溯系统联动、企业终端落实”智慧监管网络。督促生产经营企业公示监管二维码,实现“亮码经营”,食品安全监管信息“码上查询”,全市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实现“一企一码”全覆盖,风险分级率达100%。指导企业建立风险隐患电子清单,实现“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等工作掌上完成,有效提升监管质效和风险防控管理效能。加强食用农产品追溯体系建设,聚焦大型连锁超市、农村食品批发商、低温乳制品代理商、第三方冷库、农批市场、农村食品经营店等重点环节全链条监管,依托“物联网+区块链+AI”技术体系,推动全市1143户食用农产品经营者入驻省食品追溯平台,全市85家连锁超市门店实现产品产地、供货商、到货时间、质量信息、农产品绿色、有机产品标签、营养价值、冷链信息和快检信息等食用农产品销售信息“码上看”,公众实现“一码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