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日,从承德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承德高质量发展科技基石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承德市科技局以高质量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创新示范区为引领,统筹推进创新主体培育、平台载体建设、关键技术攻关、京津冀协同创新等重点任务,区域科技创新综合实力持续跃升,科技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创新型承德建设实现新突破。
创新示范区引领,可持续发展效应凸显
承德紧扣“城市群水源涵养功能区可持续发展”主题,统筹推进水源涵养能力提升、主导产业转型升级、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低碳绿色循环发展、创新驱动能力提升“五大行动”。目前,清洁能源电力装机突破2400万千瓦,主导产业产值达到1500亿元以上,滦河、潮河出境水质均达到Ⅱ类或以上标准,生态环境质量创下历史最好水平,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2023中国最具生态竞争力城市”。
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建成承德国家可持续发展创新中心和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组建9个产业研究分院,打造引领全市创新发展的综合服务平台。河北省政府先后出台两批42条支持政策,在生态环境、京津冀协同发展等方面强化保障,累计支持资金达5.3亿元。
在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钒钛资源清洁高效利用等领域凝练典型案例36个,部分案例纳入科技部典型案例集和《中国城市人居蓝皮书(2021)》。塞罕坝生态治理2.0、绿水青山一张图等“承德模式”,多次在国际平台分享推广。2023年全国示范区“活跃度”综合评价中,承德位居全国首位。
科技投入加码,技术攻关成果丰硕
2021年以来,承德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总量达81.57亿元,2024年研发经费投入强度提升至1.07%。累计组织实施国家和省、市各类科技项目1981个,投入财政资金4.1亿元,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科技创新券等惠企政策深入落实。其中,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累计惠及企业2354家次,扣除金额达43.1亿元。
知识产权与科技成果产出成效显著,累计授权发明专利、外观设计专利等11550件,登记省、市科技成果1923个,获国家、省科学技术奖34项。承德华净活性炭有限公司参与的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承德建龙特殊钢刷新世界连铸圆坯最大规格组距纪录,天大钒业实现航空级钒铝合金中间合金进口替代。天成印刷建成现代化绿色纳米涂层印刷板材生产线,承丰氢能光敏半导体制氢方案全国首发,平均光氢转化率超19%,为氢能产业开辟新路径。
农业科技赋能,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实施农业科技园区提质行动,围绕食用菌、马铃薯、林果等优势产业,建成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2家、省级农业科技园区9家。滦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在全国考核及全省评价中多次获优秀等次,累计获支持资金1200万元。
聚焦现代农业技术攻关,成功争取省级科技计划重点项目11个。承德医学院驯化出高产高质黄芩品种,黄芩苷含量达25%以上,高于国家药典标准7%,亩产量较普通品种提升20%以上。
推进基层科技服务提升行动,建成国家级星创天地5个、省级星创天地36个,累计选派科技特派员785名,组建科技特派团11个,建设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室)60个。累计为企业解决技术问题306个,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创新主体提质,产业升级不断夯实
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领军企业”梯度培育体系,2024年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306家,较2019年末增长38%;2024年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分别增至729家、156家,较此前五年末分别增长10.7倍、1.2倍。承德建龙特殊钢、颈复康药业集团、承德莹科精细化工3家企业认定为河北省科技领军企业,实现零的突破。
统筹布局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省级以上各类研发平台由100家增至183家,食用菌、钒钛产业技术研究院获批省级试点。承德高新区成功争创河北省创新型园区试点,获资金支持1042万元,其智能测控装备制造创新型产业集群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承德建龙牵头创建河北省钒钛新材料产业创新联合体,推动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迈进。
开放合作共赢,创新格局加速形成
深化“京津研发、承德转化”模式,打造“承德企业进院校”“京津专家承德行”等品牌活动,促成与中科院、清华大学等京津高校院所合作项目105个。近年来累计吸纳京津技术合同成交额达308亿元,是此前五年总和的11.6倍。
构建“五网合一”数字平台,实现技术转移全流程贯通,2024年技术合同成交额达58.4亿元,较前五年增长11.7倍。组建省级创新创业人才团队16个,引进硕博士人才2475人,强化高端人才支撑。
实施县域科技创新跃升计划,7个县区在全省县域科技创新综合评价中由C类跃升B类,平泉由B类跃升A类,实现A类县区零的突破,全市县域科技创新活跃度显著提升。
编辑:李耀荣
来源:中新网河北新闻原标题:以可持续发展为引领 承德生态与科技双向驱动创新升级
广告
广告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