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重阳节期间,由中国社会福利与养老服务协会主办,苏州市养老产业联合会、中福协文化养老分会联合承办,十方融海梨花教育协办的首届中国银龄合唱大会,在苏州文化艺术中心圆满落幕。这场以“银龄放歌,乐享生活”为主题的盛会,汇聚了来自全国62支老年合唱团队及文艺界嘉宾,通过高规格展演与深度文化研学,重新定义了老年群体的精神文化生活方式。作为协办单位,十方融海及其教育品牌梨花教育以专业化、创新化的服务模式,为银龄群体搭建起展示自我、实现价值的舞台,成为推动银发经济与文旅融合的重要力量。

高规格平台:银龄群体从“观众”到“主角”的跨越
10月27日至31日,苏州文化艺术中心这座被誉为“东方威尼斯艺术殿堂”的1200座国际级剧院内,梨花教育师生团队以开幕式开场节目《中国老人颂》登台献艺。原央视《曲苑杂坛》主持人汪文华与梨花明星讲师宋雨、李瑾携朗诵团学员同台演绎,通过真挚情感与多元文化融合的表演,致敬老一辈奉献精神,赢得全场掌声。这一场景,正是本届大会“主动享老”理念的生动诠释。
“我们筹备了近两个月,从选曲到编排反复推敲,力求贴合银龄群体的精神需求。”宋雨在采访中透露。梨花教育此次带来15个节目,涵盖合唱、朗诵、情景剧等多种形式,10余个作品获评委与观众高度认可。李瑾表示:“学员们从最初紧张到最终自信展现,这种成长印证了老年群体对深度文化体验的渴望。”

大会不仅邀请央视主持人、国家一级演员沙景昌等文艺界嘉宾参与,更组建由国内知名合唱指挥家、声乐教育家构成的评审团队,为参演者提供全程指导。演出通过中央电视台《中央新影发现之旅》频道及多平台直播,覆盖超千万观众,为银发文艺爱好者搭建了国家级展示平台。十方融海梨花教育通过专业化资源整合,助力银龄群体实现从“被动游览”到“主动创造”的转型。
从养老到享老:文旅融合重构老年教育内涵
本届大会突破传统合唱比赛模式,创新融入“展演+研学”的文旅融合路径。梨花教育“梨游学”项目负责人李瑾指出:“老年旅游正从景点观光升级为文化深度体验。”大会期间,62支团队不仅登台展演,更参与苏州博物馆西馆特展、丝绸博物馆非遗研学等特色活动,在金鸡湖畔登高赏枫、品味苏式秋韵。当地布局的90个旅游服务驿站,为银龄群体提供无障碍服务保障,彰显城市适老化改造的精细化。
数据显示,2024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明确提出“丰富老年文体服务”“拓展旅游服务业态”等要求。十方融海敏锐捕捉这一趋势,通过梨花教育布局“文化养老”赛道。其课程体系涵盖声乐、朗诵、智能技术应用等内容,累计服务超10万银龄学员,助力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提升艺术修养。此次大会中,学员们使用智能设备进行多平台直播互动,展现科技赋能下的老年新生活。
作为中国社会福利与养老服务协会的战略合作伙伴,十方融海以“技术+教育”双轮驱动,构建银龄群体服务生态。旗下梨花教育通过“线上课程+线下活动”模式,打造“学-练-展”闭环:学员在线学习兴趣技能丰富自身,线下参与合唱展演、非遗研学等活动,最终通过央媒等开放平台输出成果。这种模式既满足老年人发展型需求,又为其创造社会价值提供出口。
“老年群体的需求已从生存型转向发展型,他们渴望被看见、被认可。”十方融海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专注银发群体文化素养提升的智慧服务平台,梨花教育通过中国银龄合唱大会这一国家级舞台展演,全方位展现银龄群体的艺术风采与生活热忱。依托大会“文旅融合”特色板块,梨花教育旗下“梨游学”同步开启为期5天的“重阳文化游”系列活动,将艺术实践、公益服务与文化体验深度融合,创新文化养老新场景。
行业启示:从单一服务到价值共创的范式升级
业内人士指出,首届中国银龄合唱大会标志着老年文旅市场进入新阶段。十方融海的实践揭示三大趋势:
服务精细化:从“一刀切”式旅游向个性化、主题化产品升级;
技术普惠化:智能设备与在线平台降低老年群体参与门槛;
价值社会化:通过文化展演重塑老年人社会角色,激发“银发力量”。
据统计,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超2.8亿,银发经济市场规模突破7万亿元。十方融海通过梨花教育切入这一赛道,不仅为企业开辟新增长点,更以文化养老为支点,撬动整个产业链的协同创新。正如行业人士所言:“当老年群体从‘被服务对象’转变为‘价值创造者’,银发经济将真正迎来黄金时代。”
在这场重阳节的文化盛宴中,十方融海与梨花教育以专业化服务、创新性模式,为银龄群体书写了“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新篇章。随着“主动享老”理念深入人心,社会力量如何持续赋能老年精神文化生活,将成为下一个值得关注的命题。而十方融海梨花教育的探索,无疑为行业提供了极具参考价值的范本。

来源:日照新闻网
原标题:十方融海赋能首届中国银龄合唱大会,开启老年文化生活"主动享老"范式
广告
广告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