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衡水法院系统持续深入推进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审判工作
三年来共审结电信网络诈骗及关联犯罪案件1558件,挽回经济损失1246.29万元
10月21日,从衡水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审判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自2023年1月至今年9月,衡水市法院系统共审结电信网络诈骗及关联犯罪案件1558件,挽回经济损失1246.29万元。
衡水市中级人民法院新闻发言人、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张晓慈就相关情况进行发布。2023年1月至今年9月,全市两级法院共审结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案件117件141人,判处有期徒刑118人,其中判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14人,重刑率为9.9%。涉案金额共计4787.18万元,挽回经济损失1246.29万元。审结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案件1095件1688人,判处有期徒刑1350人。审结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案件346件614人,判处有期徒刑429人。
张晓慈介绍,近年来,全市两级法院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打击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当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严峻性、复杂性,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取得了一系列成效。
加强指导督导,确保审判质效。衡水两级法院均安排专人担任联络员,建立案件台账,定期研判专项工作动态,确保指导力,督导有效。通过召开座谈会、视频调度会、专项工作推进会等方式,对长期未结、重大疑难、证据标准等问题进行研究50余次,凝聚共识,及时协调解决实际困难。通过梳理近年电信网络诈骗及关联犯罪案件审理中的难点问题,定期召开条线工作会议,同时注重典型案例发掘培育,统一裁判尺度,稳步提升案件审判质效。通过举办培训班、召开座谈会、强化类案检索机制等方式,加强业务指导,统一法律适用。加强对办理缅北电诈案件人员的教育培训力度,增强证据意识、程序意识,提高业务能力。此外,共组织开展集中宣判4次,有效震慑犯罪。
强化协调配合,确保打击合力。与市检察院、市公安局联合发布了《关于建立健全刑事司法交流会商机制的意见》,建立与检察、公安机关协调配合机制,积极参与“云剑”“断卡”“断流”“拔钉”等专项行动,对司法实务中遇到的证据收集、事实认定、法律适用等疑难复杂问题,及时沟通会商,共同净化社会治理环境。
深化反诈宣传,健全防范机制。2023年以来,全市两级法院持续深度开展“全民反诈在行动”主题宣传,以组织旁听开庭、开展庭审直播、开展法律咨询等方式全方位揭露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方法手段,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防骗意识和防骗能力。共开展现场宣传教育活动135次,悬挂宣传标语、海报等312幅、印发宣传册(页)25000余册。充分利用法院院内外电子屏播放宣传标语,通过“两微一端”等新媒体向群众宣传防范电信网络犯罪相关知识105余次,点击量5.8万,转发量2万余次,评论达410条。
为增强未成年人自我保护意识,集中开展暑期学生防诈宣传。辖区法院干警多次到衡水市第十中学、衡水市第十一中学等学校开展普法宣传活动,为同学们带来生动的反诈法治教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