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正值秋收秋种关键期,衡水市却遭遇持续阴雨天气,部分农田出现积水,土壤湿度过大,给秋粮收获和冬小麦播种带来极大挑战。面对这一不利局面,连日来,衡水市各地各部门迅速行动,多措并举保障农业生产。


在安平县敬思村,县气象局组建的服务小分队深入田间,实地查看土壤墒情,与农户交流了解玉米收获情况及气象需求。他们为农户送上专题服务材料,针对积水地块,建议及时疏通沟渠、机械排水,抢抓雨停间隙收割晾晒,防止玉米霉变发芽;收获后立即翻地晾墒,适时整地播种。同时,与农业部门联合会商,滚动制作《秋收秋种气象服务专报》,结合卫星遥感资料和天气趋势提出科学建议,依托土壤水分站数据实时监测土壤湿度,为冬小麦备播提供支撑。通过短信、微信等渠道,气象信息及时送达农户手中,让农户能够根据天气变化合理安排农事活动。


因近期雨水多,新收粮食湿度大,烘干线一旦停运,粮食极易霉变。国网景县供电公司迅速启动应急保电机制,16支服务队深入全县各粮食烘干站点,特巡特护供电线路、配电变压器及烘干设备电气线路,消除安全用电隐患。运维人员运用技术手段加强设备监测,动态调整电网运行方式和负荷分配,为大型烘干点优化用电方案,实施“一点一策”保障。供电公司还开通了绿色服务通道,对烘干企业的用电报装、增容等需求实行快速办理,确保烘干设备能够满负荷运转,为秋粮安全归仓提供坚实电力保障。


为解决晾晒场地紧张问题,冀州区引导农民搭建临时铁丝网“玉米囤”储存玉米,提醒注意避雨防水、通风摊晾。一些乡镇还协调了学校操场、企业厂区等空闲场地,供农民临时晾晒粮食。同时,组织志愿者帮助农民搬运、翻晒粮食,提高了晾晒效率。对于一些无法及时晾晒的粮食,当地还设立了临时收购点,以合理的价格收购湿粮,减少农民的损失。


在武邑县圈头乡,自动化播种机与人工补种同步进行,确保油菜播种无死角。近年来,圈头乡积极推进旱作雨养种植项目,衡水梓航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采用“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承包近5000亩散户土地。企业统一提供种子、化肥和技术指导,农户负责日常管理,通过这种模式实现了规模化、标准化种植。此次播种不仅为农民带来丰收希望,也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同时,企业还与粮食收购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解决了农民的后顾之忧,让农民能够安心种植。


在技术指导方面,桃城区将《应对连阴雨天气技术指导意见》发送至农业经营主体和基层农技人员,组织种植大户参加技术培训班提升能力。同时,选派农技人员分包到乡镇,深入一线指导农户收获秋粮、播种冬小麦。农技人员根据不同地块的土壤条件和作物生长情况,为农户提供个性化的技术方案。在播种过程中,指导农户合理调整播种深度和密度,选用适宜的冬小麦品种,提高播种质量。对于受灾较重的地块,指导农户进行补种改种,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


目前,衡水市秋收秋种工作正在有序推进。各部门协同合作,广大农户积极参与,全力降低阴雨天气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确保秋粮应收尽收、冬小麦种足种好。接下来,衡水市将继续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加强技术指导和服务保障,为全年粮食丰收和农业稳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