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假期,冀州区冀州镇后冢村凭借其独特的“荷韵墙绘”和如画荷塘,吸引了众多前来“打卡”的游客。通过将自然风貌与艺术创作有机融合,后冢村不仅显著提升了村容村貌,更借力“藕鱼共生”等特色产业,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持续的文化与经济活力。
10月1日,记者走在后冢村的环村路上,西侧是意境优美、色彩鲜艳的“荷韵墙绘”,东侧是绿盖叠翠、苍翠欲滴的莲藕荷花。置身其中,感受到后冢村邻近衡水湖的自然风光与本地特色元素的艺术创作深度融合。许多游客专程前来打卡,在欣赏衡水湖自然风光的同时,感受乡村艺术魅力。
“之前路过中湖大道,隔着荷塘看到这个墙绘,感觉非常吸引眼球,国庆假期特意带小朋友过来打卡拍照。”游客赵先生一边说一边摁下相机的快门。村民们对此同样赞不绝口,“这些墙绘很生动,让村里的环境变好了,游览的人也多了,为家乡注入了新鲜活力,我们很喜欢这样的文化表现形式。”村民雷东胜女士指着墙绘笑眯眯地说。
后冢村党支部书记张浩进介绍说:“后冢村以艺术彩绘为抓手,积极推进乡村文化建设和村容村貌提升,在村中打造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同时,对村边鱼塘进行了清淤,建设环村道路1760平方米、硬化辅路220平方米,在道路两旁和公共空间种植了大量花草树木,让本村周边的湿地生态系统得到了有效的恢复和提升,改善了村民的居住环境。”
除了色彩斑斓的墙绘,后冢村的塘坑里莲叶田田,放眼望去,有的荷叶高傲的挺拔在“空中”,有的荷叶则贴在水面上,随着涟漪缓缓晃动。风来时,整个荷塘便活了起来,高处的荷叶掀起一层又一层的波浪。此刻高低不平的荷叶构成了一幅呼吸着的、立体的画面。游人们齐刷刷地举起相机记录下此刻的美景。
据了解,后冢村打造特色文旅的同时,发展特色产业,采取“藕鱼共生”的生态种植养殖模式,现已扩种莲藕700亩,亩产达1500余公斤,销往北京、天津、广东等大型蔬菜批发市场,凭借优良品质获得市场认可。未来还将打造特色水上旅游、民宿等项目,带着村民们走上增收致富的乡村振兴之路。
后冢村以荷、藕为灵感,实现乡村自然风貌与艺术创作的有机融合,显著提升村庄“颜值”。这些墙绘不仅扮靓了村庄,更生动展现了当地农业、文旅产业的蓬勃发展,成为乡村振兴的“立体名片”,吸引众多游客前来参观打卡,为乡村振兴注入持续的文化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