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烟火气升腾的夜市到文化味浓郁的步行街,从沉浸式演艺到传统非遗展示,河北的夜晚正在焕发不同于白天的别样精彩。然而,河北夜经济,远不止于烟火气中的热闹与喧嚣,而成为燕赵大地一张充满活力的新名片。


多元融合,“夜态”焕新。河北夜经济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美食购物,而是向着更多元化的业态融合发展。石家庄依托278家重点商贸企业延时经营至22时,并举办摇滚音乐演出季、啤酒节、美食节等系列活动,打造“商旅文体”融合新场景。邯郸市丛台区将新华街夜市升级改造,引入文创消费,其占比高达40%,日均客流量达2万人次。迁安天元谷的实景演艺、涿州的夜间赛事,更让“演出+”“运动+”“研学+”成为夜经济新标签。夜晚不再仅是休闲消费,更成为一座城市资源与魅力的集中绽放。



文化赋能,“夜味”醇厚。河北夜经济的璀璨底色,源于深厚历史文脉与现代创意的激情碰撞。邯郸道历史文化街区巧妙将“胡服骑射”、“邯郸学步”等成语典故融入街景设计与3D投影,打造沉浸式“活态博物馆”。河头老街凭借《唐王东征》等超10万场非遗与实景演出,2025年游客量于8月底即突破500万人次,超去年同期进度40天,其中外地游客占比达82.9%,北京客源同比增长123.2%。正定古城举办“非遗焕活”进景区活动,让游客在体验中感受文化魅力。文化不再是生硬的植入,而是自然而鲜活的体验,为城市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服务托举,“夜境”更优。繁荣的夜经济,离不开精细治理的托底。河北各地通过一系列暖心政策和保障举措,为夜经济发展保驾护航。唐山发放120万元夜经济消费券,正定小商品夜市快速响应如厕、停车、信号等痛点,丛台区开通“邯郸道定制公交”、电音巴士,党政机关停车场错时开放等举措,有效提升消费便利度……政府的角色从“管理”转向“服务”,推动夜经济实现从“流量”到“留量”再到“增量”的良性循环。今年1至8月,河北全省接待游客人次、旅游总花费分别同比增长11.4%和11.2%,其中京津游客占比为15.3%,京津游客总量同比增长12.5%,区域吸引力显著提升。


夜经济,衡量着一座城市的繁华程度,更检验着一座城市的治理水平。河北各地应当立足本地特色,尊重市场规律,打造既聚拢人气、又滋润人心,既吸引游客、又惠及市民的夜间生态,让河北的夜晚不仅“亮”起来、“热”起来,更要“好”起来、“久”起来,让燕赵大地的夜经济,真正成为拉动消费、改善民生、提升城市魅力的重要引擎。

来源:河北广播电视台冀时客户端
原标题:冀时评丨一城一夜一滋味 河北点亮城市新“夜”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