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华北,寒意渐起。在张家口与唐山,我国规模最大的蓄热式电锅炉型虚拟电厂悄然投运。这个“看不见的电厂”没有实体厂房,而是依托北京的智能服务平台,将16处分散的蓄热式电锅炉整合为一体,形成54.4万千瓦的调节能力。这场能源与科技的深度融合,不仅是河北破解能源瓶颈的创新实践,更奏响了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新乐章。 



图为蓄热式电锅炉机房航拍。


虚拟电厂“聚沙成塔”,蕴藏调度智慧。作为“十四五”重要清洁能源基地,冀北新能源装机容量已突破8200万千瓦,占比高达76%。虚拟电厂犹如一位精明的“能源管家”,在夜间电力充裕、电价较低时,将电能转化为热能储存;待到白天用电高峰,再释放热能用于供暖。这种“热能银行”模式,既缓解电网调峰压力,又降低供暖成本,实现多方共赢。更值得称道的是,虚拟电厂深度融入华北电力调峰辅助服务市场,确保负荷资源精准响应。参与企业亦可获得相应收益,推动市场化运营模式持续发展。 



图为国网冀北电力员工进行虚拟电厂业务研讨。


多元路径共同发力,燕赵大地“向绿而行”。张北柔直工程曾将草原风电转化为“奥运绿电”,点亮冬奥场馆与万家灯火;如今,雄安构建“地热+智慧”供热系统,为10.1万户居民送去稳定热源。丰宁抽水蓄能电站作为全球最大储能工程,犹如“超级充电宝”,年消纳绿电87.16亿千瓦时,可满足260万户家庭全年用电。雄东、廊坊北等24个500千伏及以上输变电工程已建成投运,邯郸北、邢台北等13个同类项目加速推进,秦皇岛180万千瓦海上光伏示范项目也如火如荼展开。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从风电、光伏、地热到抽水蓄能,河北正以多元路径践行“向绿而行”。 



图为有着“超级充电宝”之称的丰宁抽水蓄能电站。


政策科技“双轮驱动”,协同推进绿色转型。2022年12月,《河北省加快建设新型能源强省行动方案(2023—2027年)》印发,为能源高质量发展明确实施路径。今年10月,《河北省推动“人工智能+”行动计划(2025—2027年)》出台,为AI与能源深度融合指明方向。这份蓝图充分依托河北算力与产业优势,致力于在新能源领域打造创新应用场景,为虚拟电厂等新兴业态提供有力支撑。 


能源强省建设提速,厚植高质量发展底色。今年1至6月,全省新增可再生能源装机1528.5万千瓦,同比增长112.4%;其中风电、光伏装机新增1328.4万千瓦,增幅达126.7%。从虚拟电厂的智能调度,到全域范围的绿色实践,河北正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能源转型之路——这不仅是技术层面的革新,更是发展理念的深刻变革。如今的燕赵大地,绿色已成为鲜明发展底色。这个冬天,当温暖借助智慧电网传递千家万户,我们见证的不仅是一项技术的成功应用,更是一个绿色未来的美好蓝图正在成为现实。

来源:河北广播电视台冀时客户端